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羅沙、吳晶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日通報了多起科研不端典型案例,偽造、篡改、剽竊……種種不端行為讓人觸目驚心。再看近年來一系列頻頻讓中國學術界蒙羞的丑聞,更說明科研不端行為正如病毒般侵蝕著科學研究的肌體,不痛下決心治療,科研環(huán)境就難以純凈。
人們?yōu)閲易匀豢茖W基金委自揭“家丑”的行為叫好,因為只有這樣鐵下心、黑下臉,將學術行為不端者釘上恥辱柱,方能警醒后人,引導廣大科研人員遵守職業(yè)道德,潛心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只有在嚴格的職業(yè)標準、嚴謹的道德規(guī)范、健康的研究環(huán)境中,科學研究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才能持續(xù)發(fā)展,不斷造福人類。
懲治科研不端,必須痛下決心。如果在發(fā)現不端行為時不能及時施以重拳,嚴格懲處,卻處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曝光時躲躲閃閃,查處時瞻前顧后、扭扭捏捏,非但不能給弄虛作假者以棒喝,還會使心存僥幸者產生錯覺,助長更嚴重的歪風邪氣。
懲治科研不端,更要敢于“刮骨療毒”。種種科研學術造假行為,莫不與管理體制機制有關。清楚科研造假現象,應當大膽改革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對科研經費申請、使用的過程監(jiān)管,建立客觀、公正、獨立的學術申報和評獎制度。應徹底反思“論文至上”和“‘SCI’崇拜”的錯誤思維和做法,摒除考核體系中的非正常導向,鏟斷不端行為背后的利益鏈條,讓不端行為變得不劃算,乃至不可能。
期待更多單位向科研不端行為揮出重拳,打出一片科研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