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國各大高校都在熱誠擁抱來自地震災區(qū)的新生們。這其中既有被保送的“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也有失去雙親的地震孤兒。
我們欣慰地得知,在地震中遭受重創(chuàng)的北川中學高三有近200名學生考入了大學,即將開始自己新的人生。
更令人欣慰的是,所有來自地震災區(qū)的大學生都不會因為經濟原因失去上大學的機會。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教育部8月29日下發(fā)通知,對地震重災區(qū)的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2008—2009學年實施特別資助政策。來自四川、甘肅、陜西3省被確定為地震極重災區(qū)和重災區(qū)的51個縣、市、區(qū)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凡進入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yè)學校學習,一律免除學費……
其實,早在四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全國多所高校就向災區(qū)伸出援手,包括高考錄取向災區(qū)考生傾斜,向災區(qū)增設屬于擴招性質的2%的招生指標,兩萬多名考生延期參加了高考。同時,各高校、社會各界也一直在落實經費,建立資助機制,以確保所有被錄取的地震災區(qū)新生能順利報到、安心完成學業(yè)。這些細致的關愛、熱情的扶助,讓災區(qū)的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人間的真情。
但地震作為一種深重的災難,不僅在于它那一瞬間的摧毀之力,更在于它以記憶的方式留存心靈,并有可能伴隨一生。這讓人們更為關心災區(qū)孩子,在地震之后百余天所經歷的心路歷程。
“地震我們都走過來了,沒有什么比這更加傷痛。”這是一位即將步入大學殿堂的孩子的心聲,雖然這“堅強”卻多少有些讓我們成年人心酸。對于這些帶著災難記憶走向大學校門的孩子,比起物質的幫助,他們的心靈成長更需要細致的呵護,他們的成才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智慧……
現(xiàn)在他們站在了人生的另一個舞臺上,然而這僅僅是又一次旅途的開始,他們是否做好準備去面對人生更多的考驗?他們的人生因為災難變得不圓滿,我們如何才能讓他們超越自怨自艾,用感恩的心面對世界、面對所有幫助過他們的人?
“地震帶來的,不只有傷痛,還有感激,這份意外的幸福,我會一輩子珍惜。”當北川中學高三學生王佳明得知自己被保送至清華時,他這樣說。對于這些孩子,2008年注定是刻骨銘心的一年。
但愿“來自地震災區(qū)”這一略顯特殊的身份不會成為他們心靈成長的負荷,而我們對于他們的特別關愛也不會讓他們迷失超越自我的勇氣。
苦難只會照亮前行的路程。我們期待更多人能用一顆仁愛智慧之心,撫慰但更激勵孩子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樂觀前行。我們祝愿已經成年的孩子們,懷著一顆真摯堅忍的心,敲叩命運的大門,與青春的祖國一起風雨同舟、共同成長。 (楊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