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17日電(記者李榮)南昌路615弄“龍村里”靠近上海繁華的淮海路商業(yè)街。這里的居民抬頭就能看到不遠處一幢比一幢現代化的商務樓,但他們一年前卻還不得不每天早晨拎著舊式馬桶“追”糞車。上海繁華地段這樣的“燈下黑”反差現象已開始引起基層政府的注意,舊房整治、“消滅馬桶”等民生工程在“反差地帶”展開。
家住南昌路615弄19號的帥老伯說,他到今年54歲,才用上了“干干凈凈的現代衛(wèi)生設備”。以前他與這條弄堂里的所有居民一樣,每天早晨要在規(guī)定的2小時內拎著舊式馬桶去“追趕”唯一尚存的一輛糞車?!澳菚r候懶覺也不敢睡,就怕錯過了時間要尷尬一整天”。有的居民“趕不上趟”,就胡亂“裝了袋子”往垃圾桶里拋,小區(qū)環(huán)境太糟糕了。
去年,這個弄堂所在的上海徐匯區(qū)湖南街道注意到了繁華地段“燈下黑”里的民生差距,制訂了一個舊住房改造的3年行動計劃,力爭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消滅這個街道里的“拎馬桶”現象。南昌路615弄列入首批施工的范圍。在帥老伯不大的房子一個“斜角”里,辟出一個“小天地”,安裝了一個抽水的新式便器,還“擠”進了一套“微型”淋浴設備和一個白瓷洗臉盆。老伯說:“自己只出了幾百塊錢,其他都是公家補貼的。這樣一改造,才像個家的樣子?!?/p>
上海繁華中的“反差地帶”,讓看到的人連呼“想不到”。烏魯木齊中路是上海的一條“雅街”,洋房林立,氣度不凡。但在這條路上的301弄“同興坊”靠里的幾幢房子卻破舊不堪。記者在26號底樓的沈姓人家看到,一家三代同堂,屋里白天也要開燈,添建的“閣樓”直不起腰,一下雨到處都要滴水。此次改造,不僅要改裝衛(wèi)生設備,還要整理電線管道,需要上下鄰居互相配合。居委會干部時時上門,協調關系,一戶一方案,“讓好事做好”。
上海尋找“反差地帶”中的民生差距,從中心城區(qū)的繁華地段向郊區(qū)延伸,探索解決“發(fā)展落差”問題,建立以公共財政支付足額保量延伸到村、增強村級組織公共服務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城鄉(xiāng)統籌新機制,建立財政專項資金,計劃用一年時間將困難村內主要的泥路和砂石路改建為硬化路面的道路,基本完成規(guī)劃內需保留的危橋的修繕和改建,完善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系統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