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江國成)近期我國豬肉等副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主要是由飼料糧價格上漲過快,養(yǎng)豬成本增加,以及市場豬肉供求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豬肉等副食品價格適度上漲有利于保護養(yǎng)豬農民的積極性,但短期漲幅過大,也影響了部分低收入群眾的生活。
據(jù)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介紹,截至6月8日,36個大中城市豬肉(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上漲到每公斤21.32元,比4月25日的17.14元上漲了4.2元,漲幅24.5%;比上年6月最低點的14.58元上漲了6.76元,漲幅46.3%。目前,豬肉價格已超過1997年一季度的歷史最高水平(每公斤20.22元)。雞蛋、牛羊肉等副食品價格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漲。6月8日,36個大中城市雞蛋、牛肉、羊肉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公斤7.7元、22元和22.72元,比去年同期上漲51.6%、15.8%和16.5%。如果綜合考慮全國城鄉(xiāng)不同市場平均價格,上述漲幅比36個大中城市要低一些。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近期豬肉等副食品價格上漲,是受國際市場糧價攀升,去年生豬收購價格過低,導致農民養(yǎng)豬積極性不高,生豬生產供不應求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國際市場糧價上漲帶動我國豬飼料糧玉米價格的攀升。去年全球糧食減產,糧食庫存跌到20年來的最低點,四季度以來國際市場糧價持續(xù)上漲。由于石油漲價,以玉米作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快速發(fā)展。2006年,美國玉米產量的20%用于生產燃料乙醇。今年5月中旬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同比上漲51.9%。
專家介紹,豬肉價格的漲跌影響仔豬的需求和價格,仔豬的需求和價格又影響母豬存欄數(shù)量,周期一般為3年左右。2006年5月正值這一輪生豬價格的谷底,生豬收購價格一度跌至每公斤6.46元。
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2006年底全國生豬存欄量4.94億頭,同比下降1.8%;其中母豬存欄4200萬頭,同比下降14%。
據(jù)有關部門測算,由于豬飼料價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農民花費半年多的時間飼養(yǎng)一頭肥豬的利潤平均只有100多元,遠遠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農民養(yǎng)豬的積極性不高。
糧食、肉禽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多。豬肉等副食品價格上漲,有利于農民增加收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生豬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與此同時,也對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大專院校學生生活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jù)國務院的部署,我國正積極著手解決豬肉等副食品生產、供應、價格和市場管理方面的問題,加強產銷區(qū)協(xié)作,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的基本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