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永樂大典》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暨《永樂大典》特展開幕式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熹年參加了儀式。
《永樂大典》成書于明永樂六年,載錄了當時所能收集到的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約8000種古代典籍,以《洪武正韻》分類編排,形成多達11095冊22877卷3.7億字的鴻篇巨制。嘉靖年間,為防不虞,官府曾摹錄過一個副本。經歷六百年風雨洗禮,《永樂大典》正本渺無蹤跡,而副本也在兵燹火厄中陸續(xù)散失,目前全球范圍內僅存400余冊,不足全書的4%。
國家圖書館原收藏《永樂大典》221冊。2007年,全國古籍普查專家組赴上海核查古籍善本時意外發(fā)現(xiàn)加拿大籍華人袁女士手中藏的一冊《永樂大典》,國家圖書館與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鑒定后建議力爭收購。國家文物局通過實施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項目,由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操作購得該書,并列為國家文物財產,移交國家圖書館入藏。新一冊“大典”入藏,使國圖永樂大典藏量達到222冊。
此次海外藏卷2272至2274卷“?!弊猪嵉摹昂弊忠粌浴队罉反蟮洹坊貧w,與國圖藏《永樂大典》前、后各一冊相綴,使“湖”字部分合璧,這是民族的盛事,也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展以來的一項重要成果。
配合這冊《永樂大典》的交接,《永樂大典》特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幕,展覽展出了館藏的48冊及剛剛入藏的1冊《永樂大典》原件,文津閣《四庫全書》中從《永樂大典》中輯佚的《舊五代史》原件、相關檔案、趙萬里先生輯佚稿、不同時期的影印本等,旨在較為全面地揭示《永樂大典》的價值。
展覽從9月30日——10月6日向公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