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金旼旼)在世界疑惑面對“新局勢”之際,中國穩(wěn)健邁入經濟“新常態(tài)”。中國話題、中國聲音、中國方案,成為正在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關注焦點。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如此期待李克強總理在本次論壇上的致辭:“為世界經濟及全球議程注入更多中國智慧與中國聲音?!痹诒緦谜搲袊黝}的論壇便有五場,涉及中國話題的活動更是不計其數(shù)。 今年達沃斯論壇主題是“全球新局勢”。不過,“局勢”這個中文詞似乎并不能完全傳達英文中“Context”一詞的原意,這一單詞原意是“語境”,其詞義重點落在變動和發(fā)展的來龍去脈上。 根據(jù)達沃斯論壇項目發(fā)展部主管塞巴斯蒂安·布庫普的解釋:“今年的主題,其特點是現(xiàn)代性的傳播和衰落,它描述了一個不斷靠近又不斷分裂的世界?!?/p> 布庫普進一步解釋說,西方現(xiàn)代性的三大支柱是:(技術)進步、(自由)市場、(民主)政府。但如今,這三大西方現(xiàn)代性支柱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危機,西方定義的現(xiàn)代性正遭遇信任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也在論壇開幕前發(fā)表題為《西方不再自信》的評論中寫道:“在過去幾年里,西方對支撐冷戰(zhàn)后世界的三大支柱力量失去了信心,它們是:市場、民主和美國力量?!?/p> 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本周剛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經濟規(guī)模已超過10萬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個邁過這一門檻的國家。雖然去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但依然是新興市場中的翹楚。 歐洲智庫歐亞研究中心主任弗雷澤·卡梅隆認為,對全球精英來說,在達沃斯論壇聽到中國聲音,能夠打消對中國經濟和發(fā)展模式的一些不必要擔憂。同時,對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來說,已不能再將中國經濟視為一個不同于西方的經濟“另類”,而不得不認真觀察和思考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的意義。 例如,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令投資界對中國的看法大為改變?!按蟊妱?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已令中國成為全球企業(yè)家精神最活躍的國家之一。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甚至認為,中國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潛力已遠超美國。 又例如在應對危機方面,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就曾根據(jù)中國經驗,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僅靠貨幣金融工具難以解決,要“超越凱恩斯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如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開始向其他國家推薦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來應對經濟周期性風險的經驗。 中國的影響力表現(xiàn),已不僅止于經濟規(guī)模、貿易往來,更表現(xiàn)在經濟發(fā)展經驗和方案上。同時,在地區(qū)和國際事務上,中國展示更多“大國責任”,也成為其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認為:“人們已經把2014年視為中國的‘大國外交年’”。 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家、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帕拉格·康納認為,在全球鐘擺傾向于擔憂中國自信之際,中國展開了多邊魅力攻勢,而中國領導人的達沃斯之行正符合這一戰(zhàn)略需要。 從“互聯(lián)互通”到“一帶一路”,從亞投行到絲路基金等的誕生,中國提供的區(qū)域公共產品日益受到世界矚目。美國丹佛大學教授趙穗生表示,對于公共產品,一般國家不愿意提供,因為這一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就具有非排他性特點,亦即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所以只有大國才能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因此,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也是中國更多展示大國責任的標志。 當達沃斯論壇主辦方確定今年的主題時,他們對西方能否繼續(xù)為全球提供物質和精神公共產品感到憂心。因此,中國經濟、治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才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
中國政府網(wǎng)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