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9月15日電(記者 趙仁偉)第十一屆全運會還有一個月即將揭幕。作為東道主,山東省在過去4年時間里走過了不平坦、不平凡的籌辦道路。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面對前有北京奧運會、后有廣州亞運會的“夾擊”,山東省堅持舉省辦全運、創(chuàng)新辦全運、開放辦全運,在辦賽理念、辦賽體制、辦賽成效等方面亮點頻閃。
在克服金融危機中確?;I辦順利
籌辦全運會是一項耗資巨大、繁雜浩大的超級工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一度給山東省的籌辦工作蒙上了陰影。為此,山東全省上下打起了一場迎難而上、創(chuàng)新求實的籌辦攻堅戰(zhàn)。
山東省副省長、十一運會組委會副主任黃勝表示,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山東省及時采取各種應對措施,確保了各項籌辦工作的順利平穩(wěn)進行。首先,在整體思路上,堅持把籌辦工作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實施全運經濟帶動戰(zhàn)略,借會造勢,借勢發(fā)展,充分利用十一運會帶來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加快服務業(yè)包括旅游、金融、商貿、通訊、文化和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有力降低了金融危機給十一運會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在用好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組委會想方設法開源節(jié)流,籌措辦賽資金。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企業(yè)由于經濟效益不佳,贊助能力和意愿下降,加之前有奧運會、農運會,后有世博會、亞運會,使十一運會市場開發(fā)工作遇到了極大挑戰(zhàn)。十一運會組委會技術專家、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告訴記者,面對嚴峻形勢,十一運會學習借鑒了北京奧運會和歷屆全運會的經驗,聘請國內知名專家進行指導,對整個市場開發(fā)的資源體系進行科學界定劃分,從行業(yè)定位、準入門檻、贊助商等級設定、贊助商回報等方面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得到了廣泛認可。目前,組委會已與67家知名企業(yè)簽訂了贊助合作協議,簽約資金、物資和服務額達6億元,這一數字大大超過了歷屆全運會。
創(chuàng)新辦賽體制 動員全民參與
黃勝介紹,為了辦好十一運會,山東省實行以濟南為主賽區(qū)、其他16個城市為分賽區(qū)、全省共同承辦的辦賽體制。在項目布局上,充分發(fā)揮山東城際交通便捷的優(yōu)勢,做到同一個項目的賽區(qū)跨度不長于3小時路程,以便于統一組織指揮和參賽隊伍快捷轉場;在競賽編排上,綜合考慮場館情況和運動員參賽需要,留有充分的間隔調整時間,確保發(fā)揮出最高競技水平。
“兩級組委會的模式是十一運會的一大創(chuàng)新,”劉清早介紹說,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辦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十一運會除了省組委會外,還在各個分賽區(qū)建立了賽區(qū)組委會,取代了以往分賽區(qū)由競委會負責的模式。同時,對省組委會和各舉辦城市組委會進行了事權責任劃分,并編制了整體工作進度表和各專項工作進度表,使得籌辦組織工作有序推進,“做什么事,什么時間做,由誰來做,都更加明確了”。
劉清早說,山東省在籌辦過程中還貫徹了一個基本理念,即組織逐步升級、宣傳逐步升溫、人員逐步到位、工作不斷深入,就是根據工作的進度,調整人力物力的投入,減少了浪費,體現了組織管理工作的科學化。
在籌辦過程中,山東省注重充分集聚廣大群眾的智慧,吸引群眾對全運會的關注和參與。十一運會的辦賽理念、籌備方案、主題口號、會徽、會歌、吉祥物、宣傳畫、開閉幕式方案等,十一運會組委會都公開征集,組織專家評審,及時向全社會發(fā)布;城市運行管理、場館建設改造、環(huán)境氛圍營造等也廣泛征求群眾意見。
追求長遠效益 全民共享體育
山東省在籌辦工作中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滿足賽事需要,又能夠長期利用。場館建設在保證參賽觀賽的同時,強化全民健身功能,以利賽后開放利用,服務社會群眾。滕州市體育局局長張篤超說,為了承辦十一運會跆拳道比賽和女足小組賽,滕州市投資4.2億元建設了滕州市體育中心,除了擁有體育場和體育館、游泳館外,體育中心還建有室外籃球場、網球場、乒乓球場等,這里就是一個供廣大市民休閑健身的大公園。
十一運會的籌辦過程還成為山東省全民健身工程大發(fā)展的過程。各賽區(qū)抓住承辦全運的契機,大力加快全民健身體系建設步伐。據了解,山東省共投資43億元,規(guī)劃建設城市全民健身工程861項,將在9月底前全部完工。此外,還投資6.5億元用于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已使3.2萬個行政村有了籃球場、乒乓球臺和健身路徑,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40%。
黃勝介紹,結合城市規(guī)劃建設改造,全省各地都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集中開展環(huán)境綜合整治,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促進城市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市容市貌得到了明顯改善,人民群眾從中得到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