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在北京建成了一個世界最大的“畜禽遺傳資源體細胞庫”。它能高質量保存43個重要瀕危的畜禽品種和6種野生動物體細胞共計21417份。與此同時,還建立了用細胞生物學特性檢測的兩個技術平臺,從而開辟了畜禽種質資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新途徑。
記者11日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獲得的最新消息說,他們建成的這個細胞庫,科學、系統(tǒng)、有效。是迄今為止,用體外培養(yǎng)細胞的方式,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提供的最為珍貴的“素材”。
研究人員介紹說,細胞庫里的43個重要瀕危畜禽品種有:西門塔爾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小尾寒羊、蒙古羊、太行黑山羊、大白豬、長白豬、松花江黑豬、德保矮馬、北京油雞、白耳雞、狼山雞、北京鴨等。6種野生動物分別是,狼、貂、藍狐、雪狐、馬鹿和黑翅長腳鷸。研究人員強調,“這些物種能實現(xiàn)全社會的實物共享”。
據日前的專家鑒定評價,它是目前國內外畜禽種質資源在細胞水平上保存的最大細胞庫,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國外畜禽品種的引進和集約化養(yǎng)殖等原因,導致我國很多優(yōu)良地方畜禽品種的滅絕或瀕臨滅絕。這意味著進行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科學研究基本材料會永遠喪失。在全球性搶奪生物資源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今天,中國科學家理應構建重要瀕危畜禽品種群體細胞庫,以保存其基因資源。
據介紹,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完成的“重要瀕危畜禽品種體細胞庫構建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分別來自科技部“基礎性工作重大專項”和農業(yè)部的“畜禽保種項目”。課題組38位研究人員經5年攻關,從最佳培養(yǎng)方法確立、研究材料選擇、樣品儲存時間對細胞生長的影響,以及體外細胞培養(yǎng)關鍵性用具的改進等開展研究。按照美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所運用的體外培養(yǎng)細胞質量的檢測標準,完成了細胞形態(tài)學觀察、微生物檢測和外源基因在培養(yǎng)細胞中的表達等決定細胞質量的關鍵技術。 (記者 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