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測繪局、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日前提出《關于加強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服務的指導意見》,測繪和信息化部門將聯手打造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推進信息化建設。到201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數據體系。
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是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支撐平臺。近年來,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不斷豐富,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各自為政和重復建設情況比較嚴重,基礎設施薄弱,政策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和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等等。兩部門一致認為,應推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高應用和服務水平,促進地理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要統籌規(guī)劃,加強協調,明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避免重復建設、各自為政。要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需求為宗旨,不斷豐富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提高信息應用的深度、廣度和效益,以應用促發(fā)展。要完善標準,共建共享。加快制定、完善和統一地理信息標準規(guī)范,加強標準宣傳和貫徹落實;完善信息交流交換機制,促進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要注重服務,保障安全,積極推動基礎地理信息的社會化服務,加強信息安全監(jiān)管,確保信息安全。
兩部門指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由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體系、目錄與交換體系、政策法規(guī)與標準體系、組織運行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等構成。其中,數據體系是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的核心,也是國家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的主要建設內容。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是一個全國統一的整體,數字省區(qū)、數字城市等數字區(qū)域地理空間框架是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的有機組成部分。測繪部門是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主體,擁有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建設。
兩部門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目標:到2010年,要基本建成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實現多分辨率、多類型遙感影像對陸地國土的必要覆蓋,基本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數據體系,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和國家地理信息標準體系,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應用服務主體之間基本建成基礎地理信息目錄和交換體系,建成一批業(yè)務化運行的地理信息應用系統和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建成政府基礎地理信息服務門戶網站,培育若干地理信息產業(yè)基地。
兩部門還提出了 “十一五”期間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是豐富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加強大地控制、正射影像、地表覆蓋、高程、交通、水系、地名、境界、地籍測量等數據的獲取,加快西部1:5萬比例尺地形圖空白區(qū)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加快1:1萬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與更新,積極推進市、縣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設與更新。
二是加強基礎地理信息公益性應用服務。加強基礎地理信息公共產品開發(fā),加快建設電子政務、經濟與社會信息統計、基于位置服務、公共應急保障等地理信息共享平臺,為政府決策、資源管理、生態(tài)建設、環(huán)境保護、城鄉(xiāng)規(guī)劃、城鎮(zhèn)管理、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等提供服務。
三是推動地理信息產業(yè)健康快速發(fā)展。鼓勵對基礎地理信息的增值開發(fā)和商業(yè)化服務,重點支持海量地理信息的快速獲取、集成管理、網絡共享、安全處理等方面技術裝備和軟件產品的自主開發(fā),大力支持地理信息工程技術中心和產業(yè)基地建設。
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陸海統一、三維、動態(tài)的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和覆蓋全國的衛(wèi)星定位服務系統,積極推進高分辨率立體測圖衛(wèi)星的研制和發(fā)射,盡快建立覆蓋全國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交換體系和信息安全監(jiān)測系統。
五是健全政策法規(guī)與標準體系。完善基礎地理信息分級分類管理、信息使用權限管理、信息采集與更新、信息交換與共享、信息開發(fā)應用、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政策法規(guī),加快信息要素分類編碼、信息更新和質量控制、數據庫建設和產品模式、信息網絡傳輸、交換和服務、信息安全保密處理等標準規(guī)范以及地理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相關標準的研究與制修訂工作。
六是加強試點示范工作。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共享服務平臺、應用服務系統建設和信息維護、更新等方面探索有效的體制、機制,在資金投入、信息共享、信息更新、績效考評和國產軟硬件應用、地理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積累成功經驗,重點開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縣域經濟信息化基礎地理信息平臺建設等試點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