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_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_91精品在线视频_成人高辣h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EN
http://www.nakedoat.com/

穩(wěn)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貴州易地扶貧“新市民”套餐暖人心

2018-11-30 13: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1月30日電 題:穩(wěn)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貴州易地扶貧“新市民”套餐暖人心

新華社記者李銀、楊洪濤

貴州冊亨縣喀斯特山區(qū)的貧困戶姬橋蓮一家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最近都先后實現了:全家從窮山溝搬進了縣城里的新房,她和丈夫都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5歲的小兒子就近在小區(qū)里上了幼兒園……

像姬橋蓮一樣,貴州目前已有110多萬人搬遷至城鎮(zhèn)。如今,動員群眾搬遷早已不是什么難事兒,但搬遷后,如何“穩(wěn)得住”?怎樣“快融入”?是否“能致富”?圍繞這些“考題”,貴州因地制宜配“套餐”,不斷探尋破題的“最佳答案”。

超百萬深山貧困群眾變身“新市民”

“我手里有三十年不變的紅本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沒啥可擔心的,早就是‘新市民’了?!鼻髂喜家雷迕缱遄灾沃萘x龍新區(qū)王母社區(qū)60歲的移民戶陳正洪說,他前年搬遷后,不久就把戶口從農村遷到了城鎮(zhèn),現在跟城里人一樣享受各種服務,農村的山林田土還是自己的。

陳正洪的老家在距離安置點100多公里之外的望謨縣麻山鄉(xiāng)牛場村。“土如珍珠,水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這是當地惡劣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

陳正洪祖輩已在深山里住了幾輩子了,他剛進城時確實不適應,時間久了,慢慢就習慣了。現在,他每天接送孫子上學、放學,空暇時和老伙計們一起擺擺龍門陣,享受著天倫之樂。

“都說靠山吃山,但這里‘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在麻山鄉(xiāng)工作多年的望謨縣政協副主席胡亦說,麻山鄉(xiāng)地處石漠化嚴重地區(qū),幾十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扶貧效果十分有限。

麻山鄉(xiāng)是貴州貧困地區(qū)的一個縮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要脫貧必須跳出深山尋出路。

貴州省生態(tài)移民局調研發(fā)現,經過多年實踐,就近搬遷、就地安置的方式脫貧效果不明顯,決定從2017年開始全部實行城鎮(zhèn)化安置。按照規(guī)劃,貴州在“十三五”期間將對188萬農村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0萬人,占全國搬遷計劃的15%。

“搬比不搬好,搬到城鎮(zhèn)比搬到農村好?!辟F州省委副秘書長、省生態(tài)移民局黨組書記王應政說,城鎮(zhèn)化安置能從根本上改變生產生活條件,讓貧困群眾平等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務資源。目前,全省已有112萬人搬至城鎮(zhèn),成為“新市民”。

一攬子“套餐”助搬遷群眾“快融入”

“搬進城后吃什么”成為易地扶貧搬遷首要解決的問題。黔西南州、銅仁市等地的基層干部說,為解決移民群眾就業(yè)問題,當地開拓了多種“走出去”和“請進來”渠道。

黔西南州安龍縣突出“產業(yè)配套,保障生計”,在城北安置區(qū)“五福小鎮(zhèn)”配套建設了食用菌產業(yè)園,此外還在小鎮(zhèn)周邊村寨建設香菇種植大棚1000余個,可解決上千人就業(yè)。

“只要人勤快,不會沒事干。約有六成群眾在搬遷前就外出打工,他們搬遷后大部分還將外出打工?!便~仁市碧江區(qū)水庫和生態(tài)移民局副局長申勝云分析說,安置區(qū)除設置物管、保潔、保安等公益性崗位外,還引進了服裝生產、箱包制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yè),一些地方還把工廠建進社區(qū),把車間延伸到移民群眾家里。

黔西南州自2017年底開始探索實施“新市民計劃”,從產業(yè)發(fā)展、文化旅游、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衛(wèi)生健康、資源權益、兜底保障、社會治理、社區(qū)黨建等13個方面,推出了“一攬子”配套措施,系統地幫助搬遷群眾向“新市民”轉變。

黔西南州政府副秘書長、州水庫和生態(tài)移民局局長王堯忠說,黔西南州建立了“新市民居住證”制度,州內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均可辦理,持有人可享受安置地最低生活保障、子女免試就近入學等39項公共服務。

“斷窮根”繪就新時代幸福畫卷

“安置點學校正缺老師,我準備明年報考?!痹谇髂现菖d義市坪東街道南興社區(qū)服務中心上班的黃芳說,她老家在普安縣地瓜鎮(zhèn)崗坡村,她們一家早在前年就搬到了現在的社區(qū)。今年6月,為了照顧父母,她大學畢業(yè)后選擇了社區(qū)公益性崗位。

“我是國家扶貧政策的受益者,也要回報社會?!秉S芳說,求學的經歷讓她意識到了家鄉(xiāng)的落后,國家的好政策讓她看到了家鄉(xiāng)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的希望。

在烏蒙山區(qū)、武陵山區(qū)、滇黔桂石漠化片區(qū),一所所現代化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正拔地而起,“教育拔窮根”的理念正得到越來越多貧困群眾的認可。

“我們學校是‘搶建’出來的?!便~仁市大龍經濟開發(fā)區(qū)龍江小學校長楊宗槐說,學校是專門為移民安置區(qū)配套的,原本計劃下學期招生,沒想到今年9月就有200多名學生報名。

“上聯:易地搬遷入德龍;下聯:同心致富奔小康;橫批:后發(fā)趕超”,這副貼在新家門口的對聯,難掩移民戶冉叢華從深山搬遷至城鎮(zhèn)的喜悅心情。

“不要再貧困,不要再落后,我堅信在這里能改變一切?!比絽踩A說,如今安居落戶了,一定竭盡全力供孩子們讀書,徹底切斷窮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