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弗里敦2月1日電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1月31日下午,室外溫度32攝氏度。 筆者“全副武裝”進入中國援塞移動式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實驗室),“有幸”與埃博拉病毒面對面! 這是筆者平生第一次如此復雜地“更衣”:先換穿一次性內衣褲、襪子和鞋,戴上口罩、套上鞋套,再穿上白色連體防護服、戴上內層手套、穿上黑色軟質長筒防水靴套。頭部由連接腰間送風機的正壓頭罩完全包裹住,這也是安全防護的核心部件;次外層還要穿上用一種化纖材料制成的藍色反穿服,最后戴上外層手套。 這身行頭套上之后,渾身上下便已沒有一絲裸露,手腕、腳踝、腰部和脖子都用松緊帶勒緊。盡管送風機呼呼啟動,但是還沒走出幾步,筆者已是汗流浹背了。 實驗室主門關閉后,消毒劑的刺激氣味瞬間沖進筆者鼻腔。一個接一個白色艙門依次關閉,筆者進入實驗室最核心的檢測艙室:這里非常狹小,面積不足3平米。 隊員姜濤小心翼翼打開樣本袋,將弗里敦西區(qū)各醫(yī)院送來的臨床病毒樣本放進生物安全柜。他說:“樣本內可能有采血用的針頭,存放標本的玻璃試管也可能破碎,必須格外注意!” 去年6月,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亞特蘭大生物安全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對活炭疽菌滅活時,由于未能遵循正確操作程序,導致數十人疑接觸致命的炭疽菌。 抗擊埃博拉,實驗室就是戰(zhàn)場,需要意志品質,更需要嚴謹細致。檢測組副組長趙光宇介紹說,每天他都要把當天隊員離開時脫在各艙室的衣服收集起來,放入高壓鍋進行高壓消毒?!白袷乜茖W規(guī)范的操作規(guī)程是確保打勝仗、零感染的不二法則。” 此時,姜濤正在一組管子上標上編號。這是50ml離心管,里面存放著消毒溶液。編號代表著中國移動實驗室接收樣本的數量——截至30日已采集4183例,31日則從第4184號開始編號。 半小時后,姜濤將雙手伸進生物安全柜,開始整理送檢樣本。他小心地從包裝袋中取出一份標本,和一支帶有編號的離心管放在一起。趙光宇則在一旁仔細辨識和記錄樣本信息,并拍照記錄。趙光宇說,每一份樣本對應的實驗室編號是唯一的,直接對應最終檢測結果,相當于患者的“判決書”,絕不能弄混。 40分鐘后,兩人把全部樣本整理記錄完畢,資料通過局域網傳到指揮車,匯總上報。隨后,他們把存放病毒樣本的離心管放進一個方形鐵盒里——這叫“水浴鍋”,60攝氏度恒溫加熱1小時,以滅活埃博拉病毒?!八 苯Y束后,提取核酸工作才正式開始。 沒多久,對講機中發(fā)出來自指揮車的聲音:“又新送來5份樣本?!?/p> 姜濤說,因為實驗室面向多家醫(yī)院,有些醫(yī)院距離遠,所以樣本送來也有早晚,有時一天要接七八批,而等待檢測結果的時間只有24小時,不能拖到第二天?!瓣爢T們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p> 以往,檢測高致病性病毒有“三不”——“走不動”:只能在固定實驗室里作業(yè);“快不了”:檢測一個樣本至少需要一天時間;“檢不出”:檢測試劑都是用國外產品,結果很難掌控。如今,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移動P3實驗室已經遠渡重洋,使用的試劑也是中國制造,4種試劑平行檢測保證絕不出現誤判。 中國檢測隊自去年9月抵達弗里敦開展工作以來,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塞拉利昂衛(wèi)生部組織的兩次質量考核中,檢測準確率均為100%。 筆者離開實驗室時,華燈初上。實驗室里的工作還在繼續(xù)……(孫鼎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