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5月15日電(記者李興文、吳鍾昊)在江西干部學院,活躍著一支由32位曾經(jīng)參加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后代和退休老干部組成的紅軍后代授課團,他們的平均年齡在64歲以上。作為離革命先輩最近的一代人,他們將先輩們不為人知的感人事跡以對話的形式講述出來,讓井岡山精神在對英烈的追憶中重現(xiàn)光輝。
“這些先輩太不容易了,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氣氛,這樣的精神讓我忍不住流淚。”來自涼山礦業(yè)的青年干部葉輝動容地說。
在剛剛結束的《紅色故事會》上,王輝球中將之子王涌濤通過講述父親的三位“母親”與父親之間難以割舍的親情,反映出父親為革命事業(yè)犧牲個人情感的深明大義;從多年后在父親身上發(fā)現(xiàn)的五分錢硬幣大小的彈孔,講到父親如何在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中三次幸存。一個擁有強大信念,歷經(jīng)千錘百打的革命者形象躍然腦海中。
三年來,這些退休的紅軍后代將培訓師當成了自己的職業(yè),不顧兒女家人的擔憂,千里迢迢趕赴井岡山,將革命先輩的寶貴精神遺產(chǎn)分享給年輕人。
為了給學員營造一個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他們用對話的形式將故事一層層地剝開。學員在主持人的提示下對故事進行思考和討論。江西干部學院教師楊靜說,最讓學員感動的還是這些老紅軍后代和他們先輩之間奉獻于大義的親情。
但打動學員并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拔覀冋J為,如果學員能在感動過后至少記住故事里的一句話,進而能夠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正確的決定,培訓的目的就達到了。”趙爾陸上將之女趙珈珈說。
為了加強課程的針對性,老紅軍后代授課團主動適應學員的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經(jīng)歷的個性特點,按照學員的心路歷程設計課程,實施教學,打開學員心門,觸動學員靈魂。老紅軍李立的兒子何繼明少將說:“這里的教學就像為四面八方的來客上了一桌好菜,不同口味的人總能在這里吃到合自己胃口的特色菜。”
一開始,他們只是想著把“老爺子”留下的精神財富拿出來和年輕人分享,但現(xiàn)在他們開始思考這些精神財富對于現(xiàn)在社會的意義。彭顯倫少將之子彭程說,看見這些年輕的學員在聽完故事后如此感動,他感到一絲欣慰。
“大家感動,是因為我們的心是相通的,都是向著正義的。”彭顯倫說,這些年輕干部需要的并不是訓導,而是幫助,他們需要從這些故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方法和思路。彭程正在研究如何將井岡山精神與市場經(jīng)濟結合起來,他認為一種精神的現(xiàn)實價值在于能否促進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趙珈珈說,中國老一輩的革命家經(jīng)歷了28年的武裝斗爭,這是一個巨大的思想武器庫,我們從那里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使現(xiàn)在很多難題迎刃而解。她說,兒子和兒媳都是“80后”,對事物的理解和她不同,但是她和這些老同志是離革命先輩最近的一代人,“這些故事現(xiàn)在不講,等我們不在的時候就不會有人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