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_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_91精品在线视频_成人高辣h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植根軍營寫春光——軍隊新聞單位新春走基層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 www.nakedoat.com   2012年02月14日 21時33分   來源:新華社

植根軍營寫春光
——軍隊新聞單位“新春走基層”活動綜述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解放軍報記者費士廷、新華社記者李國利)把新聞寫在火熱軍營,把溫暖送進官兵心坎。

    龍年春節(jié)前后,按照中宣部和總政統(tǒng)一部署,軍隊新聞單位“新春走基層”活動如火如荼展開。全軍400多名編輯記者克服雪封冰凍、缺氧斷電、路途艱險等困難,踏雪邊關,蹲點哨所,說兵言,寫兵事,解兵難,采寫出一大批接地氣、有底氣、聚人氣的精品佳作。

    做軍營火熱生活的參與者、記錄者、感悟者、傳播者,軍隊新聞工作者走一路采訪報道一路、體驗感悟一路,心靈受到洗禮,作風得到錘煉,思想得到升華。

    新聞在前方,記者在路上,領導在排頭

    除夕之夜,一個紀錄寫入甘巴拉雷達站站史——

    建站以來,解放軍報社社長孫曉青是第一位夜宿甘巴拉陣地的將軍。 這次“新春走基層”,孫曉青是職務最高、年齡最大、采訪點最艱苦、在邊防持續(xù)采訪時間最長的軍報記者。

    除夕當天16時,孫曉青率領5人采訪小分隊,驅(qū)車1個多小時,轉(zhuǎn)過119道彎,抵達甘巴拉陣地。他執(zhí)意不用任何人攙扶,登上84級臺階,采訪值班官兵。在甘巴拉陣地遠程醫(yī)療會診站,小分隊每人向患病的四級軍士長陳永捐款5000元,并捐贈了價值近2萬元的藥品。

    當夜,孫曉青忍著頭痛,吸著氧氣,一字一句在電腦上敲出《今夜,甘巴拉瞪大眼睛》。

    新聞在前方,記者在路上,領導在排頭。龍年春節(jié),全軍12家新聞單位主要領導帶領采訪組,風塵仆仆活躍在基層,率先垂范奔波在一線。解放軍報社總編輯黃國柱,臨近春節(jié)趕赴3個偏遠連隊蹲點采訪,與官兵一起站崗、放哨、巡邏,在一版連續(xù)推出3篇親歷式報道《珍惜“家”的真誠》《感受“氣”的力量》《品味“樂”的境界》。春節(jié)期間,他又堅持在報社值班,岳父去世僅回去兩天,就趕回報社組織活動報道。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賈永,春節(jié)期間蹲在濟南軍區(qū)某旅,圍繞加強基層先進軍事文化建設、高學歷干部的使用培養(yǎng)、如何發(fā)揮士官在基層建設中的作用等進行深入調(diào)研,采寫了《基層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高學歷干部》等4篇反映基層呼聲的調(diào)研稿件。

    為編輯記者樹起標桿,為軍事新聞創(chuàng)新發(fā)展趟出路子。各軍區(qū)、軍兵種報社的領導也紛紛走到一線,與基層官兵一同站崗、巡邏,親身體驗基層的火熱生活,感悟官兵的崇高追求。

    前衛(wèi)報社社長張振江、副社長羅茂夫帶隊深入一線連隊和冬季野營訓練場,察實情、解疑難,采寫了《練:練就一股英雄氣》《樂:樂在軍營過大年》《食:食之有味心歡喜》《學:學有所獲強素質(zhì)》等一組充滿感情、生動活潑的報道。

    戰(zhàn)友報社社長易文華飛赴內(nèi)蒙古阿爾山,到了八千里邊防線上海拔最高、氣溫最低、風力最大、無霜期最短、離國境線最近的哨所,與戰(zhàn)士們一道踏著沒膝深的積雪徒步巡邏,采寫了《記者踏雪邊關行系列報道》。

    空軍報社社長王斌,在除夕當天來到內(nèi)蒙古渾善達克沙漠邊緣的多倫縣海拔1500多米的空軍某雷達站,與連隊官兵一起過除夕,采寫了《連隊是我溫暖的家》。

    人民軍隊報社社長樊增民帶隊,驅(qū)車400多公里,來到蘭州軍區(qū)某師野外訓練場,采寫了《某紅軍師以抓信息化建設帶動部隊科學發(fā)展新聞調(diào)查》等4篇系列報道。

    人民武警報社副社長沈曉泓、肖躍華春節(jié)期間深入北京西站、武警8674部隊采訪,相繼刊發(fā)了《帶著溫暖回家》《陪祖國過年》《一個名字一個連長的成長》等一批稿件。

    在內(nèi)蒙古邊防哨所,在高山雷達站,在建設中的航天發(fā)射基地,一位位軍隊新聞單位領導,在“新春走基層”的行列里,活躍在排頭,采寫在一線。

    到高原去,到海島去,到邊疆去

    新春走基層,選擇走向哪里,是對編輯記者事業(yè)追求最好的考驗。

    解放軍報記者孫興維選擇的是阿里高原。

    1月16日,天山南北千里冰封。孫興維獲知一個信息:軍委、總部將派專機接62名滯留在阿里高原的邊防官兵回家過年。

    出發(fā)!孫興維立即飛往阿里。這次,他全程跟蹤波林邊防連指導員黃敏忠的回家之路。這一路,他跑得興致勃勃,又筋疲力盡——這是繼去年8月阿里邊防行、12月采訪阿里老兵運輸專線開通后,他半年之內(nèi)第3次走上海拔4300米的阿里高原!

    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記者倪寧選擇的是世界最高駐兵點——“神仙灣”。

    在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侖山上,倪寧與戰(zhàn)友們戴著氧氣面罩,一路拍攝,一路編輯。在他們眼里,缺氧還不算最大挑戰(zhàn),最苦惱的是缺電。雪域邊關沒有輸電線路,夜晚只能靠發(fā)電機的限時發(fā)電,來充電、整理拍攝素材和筆記,更多的情況下只能在紙片、手掌甚至是胳膊上記錄下沿途的點滴感受。

    人民武警報駐站記者陳天平選擇的是雪域高原。

    1月17日至26日,陳天平跟隨武警總醫(yī)院的“送醫(yī)送藥送健康活動”醫(yī)療隊,一路從拉薩走到日喀則、江孜、崗巴縣,累計行程8000多公里,邊輸液邊工作,邊吃藥邊采訪,寫出感人至深的《開往生命春天的列車》。

    有一組數(shù)據(jù)見證了軍隊編輯記者的選擇:軍隊新聞單位“新春走基層”的編輯記者,到邊防一線的91人,到海島部隊的44人,到高原地區(qū)的26人,到零下30攝氏度以下高寒地區(qū)的43人。

    登上高原之巔、深入海島艦船、奔赴風雪邊關……伴隨著龍年新春的腳步,軍隊新聞工作者一路走、一路思、一路看、一路寫——

    “雖然只有12天,但這是凈化心靈的12天,走向界碑,也是走向新的精神境界。”這是人民軍隊報記者翟金鐘在阿里高原邊防線連續(xù)采訪12天后的最大感受,而他在隨阿里軍分區(qū)扎西崗邊防連官兵到海拔5000多米高原巡邏后,采寫下親歷式稿件《風雪中,走來一群鋼鐵漢》。

    新春佳節(jié),人民海軍報記者王宏博放棄與家人團聚,走進駐守在膠東半島海防一線的5個高山海島部隊,頂著凜冽的寒風深入導彈發(fā)射陣地和戰(zhàn)士一起站崗,冒著大雪來到導航臺采訪3名堅守戰(zhàn)位的戰(zhàn)士,采寫了4篇體驗式新聞稿件。

    前衛(wèi)報女記者王田田把父母接到家中照看孩子,主動請纓,冒著嚴寒走進海防前哨“劉公島上好一連”,體驗士兵生活,當好士兵記者,采寫出《一連有棵“紅心向陽樹”》《一連有群“小能人”》等文風清麗的作品。聚焦特殊崗位官兵,是軍隊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春節(jié)期間,正值我國海南航天發(fā)射場建設進入攻堅階段,承擔工程建設任務的總裝某安裝總隊工程指揮部官兵仍奮戰(zhàn)在工作崗位上。中國軍工報社總編輯蘇擴善趕赴海南文昌,與官兵一同吃住在工地,采寫出《工地有家》《工地有樂》《工地有情》《工地有愛》系列報道。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把報道的關注點放在春節(jié)期間仍在忙碌著的文藝、醫(yī)療、新訓、后勤等特殊崗位的官兵身上,采寫出了《新兵營教導員朱宏博:給新兵營造一個幸福的家》《軍醫(yī)吉善和:堅守崗位的急診科大夫》《中校陳剛果:戈壁點號的特殊“家長”》等一批兵味年味十足的稿件。

    駐守在大山深處的廣州軍區(qū)某工程維護大隊二連,常年只有10多名官兵。他們一人一個字,在紅紙上用不同的字體寫下一副春聯(lián),張貼在連隊門口。戰(zhàn)士報實習記者肖雙劍為官兵的創(chuàng)意所感動,當即寫出了稿件《一人一字一對聯(lián)》。

    元宵節(jié)之夜,人民前線報記者丁勇到達江蘇省川水港民兵哨所后,巧遇前來哨所“炸麻串”的當?shù)卮洗箨惒綄?。有感于陳步寧不求自家五谷豐登,先求“哨所新年更平安”,丁勇以“海防平安、國家和諧”為主題,采寫了新聞特寫《“炸麻串”,兆平安》。稿件刊發(fā)后,哨所民兵專門打來電話說:“當好祖國的‘海之目’,堅守一方平安;做好百姓的‘貼心人’,溫暖一片大海?!?/p>

    感受火熱生活,捕捉生動場景,挖掘感人故事

    李素芝,西藏軍區(qū)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院長,全國道德模范。

    回訪李素芝,是解放軍報“新春走軍營”采訪組進藏的重要任務之一。1月31日,軍報刊發(fā)《“流動醫(yī)院”第110次出征》,講述了李素芝帶隊為邊防官兵和藏族群眾巡診的故事,引起讀者好評和熱議。

    這一路巡診,還會發(fā)生多少動人的故事?

    2月1日,解放軍報駐西藏記者站站長郭豐寬剛下高原,轉(zhuǎn)身又去追趕李素芝。同時,一個新欄目也在軍報一版亮相:“記者新春走基層·風雪追蹤李素芝?!?/p>

    隨著記者追趕的腳步,《“代我向‘門巴將軍’問聲好”》《巡診路上,女兒讀懂了父親》《李素芝醫(yī)療隊搏擊暴風雪》《“我只圖4個字:共產(chǎn)黨好”》等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報道相繼在軍報要聞版刊發(fā)。與此同時,中國軍網(wǎng)、記者頻道通過現(xiàn)場連線、報網(wǎng)互動進行了全景式、跟進式報道,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什么叫貼近基層?什么叫貼近官兵?參加“新春走基層”的軍隊新聞工作者說,摸一摸戰(zhàn)士的槍不是貼近,吃一吃戰(zhàn)士的飯菜不是貼近,甚至除夕之夜替戰(zhàn)士站一班崗也不是貼近,真正的貼近應該是從官兵的戰(zhàn)備、訓練、生活中體驗體會,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感受他們的意志、信念和力量,從而寫出接地氣、有底氣、聚人氣的精品力作。

    為了這一目標,元宵節(jié)之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宣傳中心記者陳欣登上悶罐車,跟隨南京軍區(qū)某軍需倉庫的6名官兵執(zhí)行遠程押運任務,他緊緊抓住官兵們受領任務、站前送行、電話告別親人、深夜堅守崗位等細節(jié),采制了錄音特寫《悶罐車里的元宵節(jié)》,細膩深情地報道了押運戰(zhàn)士為完成特殊任務不畏“睡地鋪床、住鐵皮房、喝冰凍水”的生活情景,深深地感染了全國聽眾。

    為了這一目標,三九天,當?shù)厝朔Q之為“鬼齜牙”的天氣,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記者王剛等來到“黑河好八連”的界江冰哨,采訪中得知班長王繼騰有一個心愿:希望退伍后,大年三十能陪爺爺過生日。為了能讓常年堅守崗位、不能回家過年的老兵實現(xiàn)這個心愿,記者協(xié)調(diào)江蘇的駐軍部隊,幫忙拍攝了一段王繼騰爺爺在家過生日的畫面。當這段視頻播放給王繼騰時,他的情感在一瞬間爆發(fā)了。報道《老兵王繼騰15年的新春心愿》,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連續(xù)播出9次,并在“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頭條配短評播出。

    為了這一目標,前進報社通聯(lián)工作編輯室副主任吳鴻財,“新春走基層”期間,利用7天時間,詳細點擊摘錄了沈陽軍區(qū)某摩步旅政工網(wǎng)“兵聲傾訴”欄目6000余條發(fā)帖和跟帖,采訪與帖子故事相關的70余名官兵,形成了系列稿件《網(wǎng)上有張熱情的“臉”》《網(wǎng)上有雙雪亮的“眼”》《網(wǎng)上有座美麗的“橋”》等系列稿件,短短幾天時間,點擊率達7000余人次。

    為了這一目標,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王經(jīng)國等深入西北邊陲,傾心采寫了《中國民族連隊:團結親密似兄弟》《民族官兵的民族情——葡萄之鄉(xiāng)的民族連和敬老院》《中國軍隊的e生活》等8篇對外報道,播發(fā)后被美國《晨報》《環(huán)球之星》和澳大利亞《第一快報》等,以6個英文版和3個中文版配圖片推出。

    電視、廣播、報紙、網(wǎng)絡,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多種新聞媒介聯(lián)動,多種表現(xiàn)形式融合。春節(jié)前后,軍隊媒體共刊播“新春走基層”稿件1800多篇(幅、條),開設93個有特色的專題專欄,推出56個有分量的專版特刊,向全軍官兵推出一份豐富的精神大餐。

    在感動中采訪,在感動中思索,在感動中升華

    新戰(zhàn)士都戴著手套訓練,而指導訓練的65名新訓班長的雙手因無法戴手套都被凍傷……

    這個溫馨的故事發(fā)生在天寒地凍的第二炮兵某旅訓練場,這個感人的細節(jié)也深深地感動了正在這里采訪的火箭兵報記者汪志新,他連夜趕寫出通訊《65雙凍手寫出的無字答案》。新訓班長感動了記者,記者采寫的稿件發(fā)表后,又感動了很多看到報道的新兵家長。

    在感動中采訪,在感動中思索,在感動中升華……“新春走基層”活動中,軍隊新聞工作者肩負沉甸甸的責任,以飽滿的熱情奔赴座座軍營,堅持把“走轉(zhuǎn)改”當作一種理念來堅守、一種精神來追求、一種習慣來養(yǎng)成,在“走轉(zhuǎn)改”中提升綜合素質(zhì)、樹立良好形象。

    臺山島距離大陸27海里,是福建省軍區(qū)防區(qū)內(nèi)最偏遠的一個小島。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康輝、軍事記者毛財旺,跟隨上島過年的軍嫂乘登陸艇前往臺山島。途中遇到浪高四五米、風力八九級的惡劣海況,很多人出現(xiàn)暈船反應,嘔吐不止,但毛財旺仍堅持拍攝,康輝頂風浪現(xiàn)場報道。在采訪到很多鮮活感人故事的同時,他們吃苦敬業(yè)的精神也感染了現(xiàn)場所有人。

    “多聽聽戰(zhàn)士的鼾聲,就能多了解一些戰(zhàn)士的心聲;多聞聞戰(zhàn)士的汗味,就能多一些兵味?!边@是戰(zhàn)友報社副社長劉永國的感悟。

    “新春走基層”活動中,劉永國來到內(nèi)蒙古軍區(qū)邊防巡邏艇大隊二連,佩戴列兵軍銜,住在班排宿舍,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在零下26攝氏度-零下45攝氏度的極寒條件下,與連隊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邏同潛伏同娛樂,親身體驗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感悟邊防戰(zhàn)士精神的崇高與偉大,寫出了《這里距中俄邊界只有一公里》《潛伏在離邊界線15米的地方》等一組感人肺腑的稿件。

    1月29日5時趕往首都機場;12時到湛江,立即前往海軍某陸戰(zhàn)旅;15時,在訓練場進行部隊開訓第一天的采訪;16時,進行視頻補充采訪;19時,一篇1000字消息和3張新聞圖片發(fā)回報社,緊接著研究第二天的采訪線索……這只是解放軍報社記者錢曉虎“新春走基層”的普通一天。

    “每一天的工作節(jié)奏基本上都是這樣,像打仗一樣緊張?!卞X曉虎說,“雖然很累,但一直在堅持,這是因為,記者的別名是戰(zhàn)士?!?/p>

    接到“新春走基層”報道任務的時候,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賈啟龍剛剛結束在北疆邊防長達4個月的采訪報道才3天,他二話不說,又立即奔赴部隊……他的感觸是,“新春走基層”活動,真正走出了軍事記者的動力,走出了軍事記者的活力,走出了軍事記者的毅力。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宣傳中心記者鄧曦光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與吉林省軍區(qū)某邊防團前哨哨所官兵一起到界江鑿冰取水,一起徒步巡邏,先后在“新聞和報紙摘要”“國防時空”節(jié)目中播發(fā)多篇錄音報道。他說:“通過‘新春走基層’采訪活動,更加明白了身邊幸福、安寧的來之不易,讀懂了他們?yōu)樽鎳竞脥彙⒀埠眠?,默默奉獻青春的無私、高尚?!?/p>

    人民前線報編輯喬暉除夕這天到軍區(qū)通信“中樞神經(jīng)”的1號臺采訪,讓連隊官兵感到驚訝。她說:“這說明我們過去做得還很不夠。什么時候官兵看到我們不再吃驚,什么時候我們才算是一名合格的軍事新聞工作者?!?/p>

    “在寒風浸骨的海島上,看戰(zhàn)士們的草根晚會,教室就是演播廳,講臺就是舞臺,沒有舞美,沒有服裝,沒有道具,但每一個節(jié)目,都講述著溫暖的故事。”人民海軍報記者王宏博說,為黨立言應有人性溫暖,緊貼兵心才能傳遞溫暖,多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讓記者的心始終是熱的,采寫出的稿件才是溫暖的。

    扎根基層才能找到源頭活水,走進部隊才能富有軍營氣息,融入官兵才能產(chǎn)生真情實感——

    前衛(wèi)報記者黃炳富在腳踝扭傷未痊愈的情況下,先是赴內(nèi)長山要塞區(qū)海島部隊采訪,爾后隨駐豫某部轉(zhuǎn)戰(zhàn)冬訓場,白天行軍、實地采訪,晚上趴在帳篷里加班加點撰寫稿件。前進報社編輯張旭航入深山上哨所登海島,先后走訪某油料倉庫等6個單位,采寫了一批直擊基層、生動鮮活的報道??哲妶笊缬浾哂嗉t春臘月二十七告別懷有身孕的妻子,趕到駐守黑龍江最北端的漠河某雷達站,與官兵們一同過年,采寫了生動鮮活的報道。戰(zhàn)士報社編輯朱少勇主動請纓到駐守在南澳島的某海防團過年,一蹲就是一個星期,撰寫的稿件散發(fā)著濃郁的“兵味”。

    “好的新聞作品,不是靠妙筆生花,而是靠深入。植根軍營,深入官兵,那些鮮活的形象、動人的故事、生動的語言就會撲面而來,基層,永遠是新聞記者賴以生存的土壤、氧氣和水?!睉?zhàn)旗報總編室主任劉勵華道出了參加“新春走基層”活動軍隊新聞工作者的心聲。

 
 
 相關鏈接
· 新聞戰(zhàn)線深入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
· 中央各新聞單位“新春走基層”活動正全國開展
· 中宣部要求各新聞單位組織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
· 中宣部召開新聞戰(zhàn)線“新春走基層”活動座談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wǎng)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