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人權價值觀中“求同存異”
——各國專家熱議“價值觀與人權”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崔清新 余曉潔 崔元磊)在9月21日至22日召開的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上,來自26個國家的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圍繞“價值觀與人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雖然對價值觀和人權觀的看法有爭議,但與會人員普遍認為,各國應該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充分討論,求同存異,以此來共同推進世界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
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指出,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是多樣的,這是由特定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和社會發(fā)展階段所決定的。多種價值觀是歷史、文化、地域等的綜合反映,在價值觀選擇上,只有認識角度的不同而沒有優(yōu)劣之分。
羅豪才說,多樣價值觀決定了人權的多元化,導致了人們對待人權在觀念上的差異和在實現(xiàn)手段上不同,這種不同有時會產(chǎn)生誤解甚至引發(fā)沖突,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他建議:“我們認為應當拋棄那種不合時宜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立場和態(tài)度,高揚協(xié)商理性的大旗,力推一種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礎上的協(xié)商機制?!?/p>
烏茲別克斯坦國家人權中心主任阿克曼·卡爾馬托維奇·薩義多夫說,在世界不同文化受到同樣尊重、人權受到保護和關注的基礎上開展文化間對話,為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觀念帶來了可能性。作為一種極其有效的措施,通過文化間的對話可以增進和諧。對話應該在不同文化之間和不同文化內部同時進行。所有不同文化集合到一起,就構成屬于全人類的普遍價值。
瑞士洛桑大學文學院研究員奧多·考波通過自己對美國、英國和法國的三家西方報紙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西方媒體的宣傳報道中,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普遍被邊緣化,公民和政治權利越來越絕對化,而上述兩種情況都有悖于聯(lián)合國相關文書的精神。西方媒體崇尚的是一種絕對自由的價值體系,認為國家除了不要干涉公民的自由之外,再沒有其他任何責任。但是,人權觀念未必等同于人民的意愿,因為人民需要國家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服務。因此,他認為,如果有人試圖將他們自己的價值強加給全世界,其結果會對每一個人都帶來極大的傷害,這與國際社會在聯(lián)合國框架內形成的人權觀念顯然是矛盾的。
關于中國應該怎樣吸取西方人權觀的看法,中國傳媒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副院長王四新提出,“中國和西方的人權理念和人權保護模式上確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但這不應當成為我們拒絕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在人權理念和人權保護模式方面存在的寶貴之處的理由?!?/p>
國務院僑辦國內司副司長熊萬鵬指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充分挖掘中華傳統(tǒng)人權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既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又看到差距與不足,從而以更加博大的胸襟、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借鑒人類社會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人權理論的優(yōu)秀成果,深入研究,努力形成中國特色人權理論體系,不斷增強人權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共同推動世界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