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2月22日電(記者 呂雪莉 何偉)寒冬時節(jié),位于青海湖畔、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zhèn)甲乙村的10戶藏族牧民,放完鞭炮,搬進新居,享受起利用當?shù)刎S富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資源建成的生態(tài)節(jié)能房屋。
“新房子可以把白天的太陽‘存起來’照明、取暖,夜晚熱鬧了,冬天也舒服了?!奔易∏嗪:习兜牟刈逍』飳捥日f,住進了期待已久的新房,他打算從事家庭旅游業(yè),實現(xiàn)增收致富。
寬太先家的新居,得益于青海藏區(qū)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這項工程計劃利用5年時間投資近60億元,使全省13.4萬戶、56萬牧民群眾住上安全、節(jié)能、環(huán)保和實用的定居房屋。
“十一五”期間,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按照“小財政、大民生”的思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確保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生活水平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和提高。
67歲的沙玉芳是貴德縣尕讓鄉(xiāng)席笈灘村村民,2009年以前,由于家境貧困,她家5口人只能擠住在3間土坯房里,而這些已有30多年歷史的房子早已成為危房,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2009年,沙玉芳一家享受國家危房改造工程補貼政策,政府補貼19200元,再加上一部分自籌資金,沙玉芳一家當年就住進了4間磚瓦房。
自2009年開始,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被列為青海省政府10件民生實事之首。這一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至少10億元,爭取解決8.8萬戶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目前,全省已有5萬多戶群眾喜遷新居,受益群體超過20萬人。
青海省經濟欠發(fā)達,政府財力并不雄厚。預計到年底,總財力僅800億元。青海省財政廳廳長程麗華說,青海始終堅持走“小財政,大民生”的路子,堅持財力下移,努力增加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
“十一五”期間,青海省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社會事業(yè)取得全面進步,就業(yè)渠道不斷拓寬,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五年累計新增城鄉(xiāng)就業(yè)23萬人,登記失業(yè)率一直控制在3.9%以內,農牧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500萬人次,年均100萬人次;覆蓋城鄉(xiāng)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形成,五大保險全部超額完成既定目標任務,新農保提前實現(xiàn)全覆蓋,城鄉(xiāng)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和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事業(yè)投入力度持續(xù)加大,全省用于公共服務流域及社會事業(yè)的投入占比始終保持在70%以上。
預計到今年底,省對下各類轉移支付將達到343億元,年均增長40.1%,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達到45億元,比2005年末增長了4.7倍,年均增長41.6%。
程麗華說,5年來,青海牢固樹立既要做大經濟“蛋糕”,又要做大財政“蛋糕”的理念。在不斷增強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的同時,著力調整和優(yōu)化支出結構,切實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從2006年的11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520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連續(xù)多年在70%以上,公共財政職能日益顯現(xiàn),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我們還將健全民生投入穩(wěn)定增長機制,堅定不移地走‘小財政辦大民生’的路子,集中有限財力,切實解決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民生問題。力爭‘十二五’期間使青海省的一些主要民生指標走在西部前列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背帖惾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