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廟,在漢武帝時(公元前156-87年)已經存在,現存建筑格局可上溯至金代,現存建筑多復建于明清,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國內現存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組道教古建筑群(7月30日攝)。目前,位于河南省嵩山地區(qū)的歷史建筑群已第二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正在巴西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審議這一項目。嵩山歷史建筑群包括觀星臺、嵩岳寺塔、太室闕和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優(yōu)秀歷史建筑,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qū)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磚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筑(7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建于東漢年間(公元118-123年),是中國僅存的時代最早的廟闕,代表了中國古代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漢三闕上的圖畫、篆書、銘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左:啟母闕(局部)。右上:太室闕(局部)。右下:少室闕上的浮雕石刻《蹴鞠圖》(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