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海玉樹4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4月24日,青海玉樹地震后的第十天。
炊煙裊裊升起,奶茶陣陣飄香,廢墟旁又響起瑯瑯的讀書聲,帳篷外孩子們在嬉戲玩?!瓕τ谇嗪S駱浣Y古鎮(zhèn)來說,這是春光明媚的一天,這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7時30分,格薩爾王廣場安置點
春日清晨的陽光掠過茫茫雪山,掠過格薩爾王雕像,灑落在一頂頂帳篷上。
帳簾一掀,藏族婦女尕娃卓瑪提著一壺水走了出來。她打開爐門,將壺坐在火上。
“趕緊起來!” 尕娃卓瑪一邊忙活,一邊向著帳篷里喊道。
裊裊炊煙升起,奶茶香味飄散開,給寒冷的清晨帶來一絲暖意。
格薩爾王廣場蘇醒了,結古鎮(zhèn)蘇醒了。
8時50分,勝利路
各種小商品擺了出來,毛巾、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占據了小地攤大部分空間。這是來自陜西的獨軍峰震后頭一次出來擺攤。
“平價甩賣啦!平時3塊錢的牙膏只賣2塊5啦!” 獨軍峰大聲吆喝起來。
“香煙便宜嘍!”鄰攤來自河南的陳紅霞也大聲叫賣起來。
一會兒工夫,小攤前的顧客多了起來。
一位藏族大媽拿起兩支單價1.7元的牙刷,問道:“兩支,3塊怎么樣?”
獨軍峰爽朗地答道:“行,就便宜你4毛!”
9時30分,玉樹州體育場
濟南軍區(qū)153野戰(zhàn)方艙醫(yī)院的門診帳篷外,十多名看病的群眾排成一隊,安靜地等待進門治療。
他們當中一些人顯然是在地震中受了傷,腿上、腳上、額頭上纏著紗布。
高原的陽光從蔚藍的天空中斜射過來,將人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
在帳篷門口,一名漢族醫(yī)生正向一位腿上纏著紗布的藏族病人不斷地打著手勢,大概是告訴他要及時換藥。
微風吹過,帳篷上黨旗飄展起來。
10時50分,紅衛(wèi)路西口
紅日當頭,溫度驟然升高。
原來在這里的三層居民樓已經被地震夷為平地,僅有一個殘缺的門框還可看到美麗的藏式花紋。
經過多次搜救,這里已經確定沒有被埋人員。
來自青海省某步兵旅工兵營的軍官王新功正指揮兩臺挖掘機清理廢墟。巨大的鐵鏟鏟起建筑垃圾,倒入自卸車中,發(fā)出隆隆的噪聲。
工地上的灰塵騰起幾十米高,路人們紛紛用圍巾、口罩掩住口鼻。
11時30分,民主路東口
路邊清理出一片空地,金屬框架已經搭好,王凱帶著幾個工人正忙著將一塊塊白色板材固定在框架上。
他們是來自寧夏的援建人員。
“這是什么?”“很漂亮!”正在修建的新奇玩意兒吸引了不少路人圍觀。
大約到晚上,這里將建成4間臨時板房。附近一些商戶將把貨物從震毀的店鋪中搬進板房來銷售。
也許用不了多久,一個新的商業(yè)區(qū)將在這里形成。
13時10分,民主路
一排帳篷前支了個大灶,原來在附近經營餐館的劉安華正忙著炒菜。旁邊一條大紅橫幅上寫著“免費餐廳”。
當地工商所送來的大帳篷已經坐滿了前來吃飯的人,十來個人還在門口排隊等候。
自從三天前開始提供免費午餐和晚餐以來,這里每天要接待1000人左右。
有些原料是劉安華和另外一個餐館老板從倒塌的房子下挖出來的,有些是他們自己掏腰包買的。
對于來自四川省北川縣的劉安華來說,這不過是“感恩”。
14時10分,民主路
路邊一輛標有“報平安免費服務電話”的中巴車前,43歲的藏族婦女文毛正在給遠在蘭州的姐姐打電話。
電話總是占線,文毛很著急。
姐姐的家人在玉樹地震中幾乎全部遇難了,姐姐也受了重傷。如今,文毛是她最親的親人了。
自從9天前文毛的姐姐被轉往蘭州治療后,文毛每天都要來這里給姐姐打長途電話詢問病情。
電話終于打通了,聽到姐姐的病情有所好轉,文毛很高興。
15時,玉樹州民族中學
當高三年級組組長普布才仁吹響上課的哨聲,東周巴頓早已端著書本坐在了墻角。不遠處,幾個踢足球的同學也陸續(xù)向教室走來。288名剛剛復課的高三學生將在這些由唐山玉樹地震救援隊建設的板房里,完成高考最后的沖刺。
“對前方的道路有沒有信心?”
“有!”
“那我們就從這節(jié)課開始做起,好不好?”
“好!”
高三(四)班的教室里,政治老師李成財大聲地問著他的學生,而學生們給予的,是更加大聲的回應。
16時10分,賽馬場安置點
賽馬場看臺前的一塊空地已經成了這個安置點的“商業(yè)中心”。這里不僅有物資發(fā)放點,還集中了帳篷超市、電信服務等商業(yè)設施,另有幾家提供免費餐飲服務的企業(yè)。
賽馬場安置了2萬多名群眾,每天都要發(fā)放大量物資。
飲用水、方便面、餅干……一頂綠色大帳篷里堆滿了各類物資。工作人員站在帳篷前,有條不紊地將物資分發(fā)給受災群眾。
“這里的東西很多,大家不用著急,都能領到?!币晃还ぷ魅藛T對人們喊道。
其實,隨著商業(yè)恢復,與前幾天相比,來這里領取物資的群眾已經少了很多。
19時30分,格薩爾王廣場安置點
天漸漸黑下來,廣場上卻是異常繁忙。集中安置在這里的受災群眾正在結古鎮(zhèn)黨委書記尼瑪扎西等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拆除帳篷,準備轉移到其他安置點。
不久的將來,代替這里200多頂帳篷的將是一批新建板房。
“卓嘎,把球踢過來!”在廣場空地上,11歲的扎西多杰和他的同齡伙伴卓嘎玩得正高興,完全沒有受到搬遷的影響。
卓嘎用力踢了一腳,可惜踢偏了,球向另外一個方向飛去。
扎西多杰歡呼一聲,小跑著追球而去。(執(zhí)筆記者:張曉松、南辰,參與采寫記者:劉陽、趙超、王宇、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