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4月5日電(記者 黃毅)記者日前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qū)龍?zhí)多l(xiāng)和平村,只見這個“十年九旱”的老旱山村雖然遭遇冬干春旱,但遍地的梨樹、甘藍正在揚花灌漿,長勢良好。村民周永海告訴記者:“只要旱情不進一步加重,今年梨子、甘藍的收成還將不錯,這是以調制旱的結果?!?/p>
周永海說:“我們這個旱山村年年干旱,冬季、春季旱得很,如果夏季再稍為一干旱,一半左右的小麥就沒收成。幾年前,政府號召、指導我們調整種植結構,走以調制旱的路子。我家的地由過去種糧食,改為現在的栽梨樹、種甘藍,梨樹、甘藍的需水量比糧食作物低,經濟效益還是糧食作物的2倍至3倍?!?/p>
和平村黨支部書記周永國告訴記者:“前幾年全村打了120多口集水節(jié)灌的水池,但還是無法完全解決種糧食作物的用水需求,改種梨樹、甘藍等經濟作物后,用水問題就基本解決了,從而達到抗旱減災的效果。我們這里今年的旱情比去年重,但梨樹、甘藍的長勢還比去年好,我們村決定繼續(xù)調整種植結構,以調制旱,今后除溝槽田等水源條件好的地繼續(xù)種糧食外,其他的地全部改為種果樹,果樹下間種蔬菜?!?/p>
地處川北山區(qū)的廣元,旱災頻繁發(fā)生,“十坡九嶺土瘠薄,十年九旱災害多”的民謠就是最真實的寫照。面對山大坡陡、土劣水缺、農業(yè)災害頻發(fā)的市情,廣元市認真總結多年來抗旱減災經驗教訓,近年來逐步走出一條“以早制旱,以調制旱,以技制旱,以水制旱,以多制旱”的抗旱減災新路,效果明顯。
據廣元市農業(yè)局局長趙洪培介紹,以早制旱主要是突出抓好早玉米生產。早育早栽的早玉米比直播玉米下種提前約一個月,從而使早玉米能有效躲避夏旱危害,實現豐產;以調制旱,就是在一遇干旱極易受災的坡薄地、“三田”(高塝田、望田天、漏篩田)調整糧經種植結構,改種旱糧或耐旱的經濟作物,目前廣元市85%的“三田”實現了改旱;以技制旱就是通過良壤、良制、良種、良法四配套,應用科技手段實現抗旱減災效果。僅去年,廣元市投入約2億元,實施了農作物良繁體系建設、節(jié)水耐旱優(yōu)良品種推廣以及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水制旱主要是通過建設水利工程、推廣節(jié)水灌溉等實現蓄水管水,抗旱減災,目前廣元市工程蓄水能力達到3.7億立方米;以多制旱主要是大力提高復種指數和發(fā)展晚秋作物,多種促增收,實現災年減災,豐年增收,去年廣元市復種改制面積達到105萬畝,占可改面積的95%,復種指數達到253%。
通過做好“早、調、技、水、多”五篇制旱文章,廣元市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單一抗旱為綜合抗旱,走出了一條山區(qū)抗旱減災新路。記者日前驅車廣元山村,雖然這里正經歷冬干春旱,但大部分莊稼長勢良好。在元壩區(qū)衛(wèi)子鎮(zhèn)新榮村,記者看到,村民們已平整好耕地,苗床里的早玉米苗已有一葉一心,即將移栽到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