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19日電(記者張建松)我國迄今最大的科學工程——上海光源(SSRF)國家重大科學工程19日順利通過由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的驗收。
這標志著這一性能指標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歷經(jīng)10年立項和52個月緊張建設,已全面、優(yōu)質(zhì)、按期完成工程建設任務,正式對國內(nèi)外各學科領域的科研用戶開放。
專程來滬參加驗收的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表示,上海光源的正式建成,標志著我國大科學裝置建設跨上一個新臺階,對提高我國綜合科技實力、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表明我國在建設大科學工程實驗裝置方面,具備了高水平的自主創(chuàng)新和技術集成的能力,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總投資14.344億元的“上海光源”工程坐落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qū),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由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向國家申請建造,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承建。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內(nèi)容包括一臺15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一臺全能量增強器(周長180米)、一臺3.5GeV 電子儲存環(huán)(周長432米),以及首批七條光束線和實驗站。
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上海光源的性能參數(shù)均達到或優(yōu)于設計指標,建設質(zhì)量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同步輻射裝置之一。其中,儲存環(huán)的有效發(fā)射度、軌道穩(wěn)定度、束流耦合度、軟X射線譜學顯微線站的能量分辨與空間分辨、生物大分子晶體學光束線總體性能,均屬國際上同類裝置的最好水平之列。
目前,全球建成和在建的同步輻射光源裝置共有60余座,其中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13臺。上海光源屬于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之一,能量居世界第四,僅次于日本的SPring-8(8 GeV)、美國的APS(7 GeV)和歐洲的ESRF(6 GeV)。
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上海光源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chuàng)新研制,在諸多方面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和突破,是國際上同類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中性價比最好的。我國自主研制的設備超過了70%,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高新技術儲備,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相關高技術領域的發(fā)展。
上海光源工程于2004年12月25日破土動工,2009年5月6日起對用戶開放試運行。截至2010年1月13日,上海光源首批七條光束線站累計提供用戶機時15436小時,用戶已超過1000人,執(zhí)行了101個科研院所和大學的用戶課題432個,涵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等十幾個學科,取得了一批很好的實驗結果,其中包括解析出40多個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新蛋白質(zh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