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姬少亭、王秀瓊)中國航天員翟志剛將身體探出軌道艙外的那一刻,許多守在電視機前的中國人心臟都停跳了一拍。
“打開艙門的那一刻,那道光非常好看,感覺就像獲得新生一樣,也像是我自己爬出去了一樣?!保玻禋q的北京郵電大學學生孟慶斌說。他在27日下午4點多開始就貼在電視機前,眼睛死死地盯著電視屏幕。
“看到翟志剛漂浮在太空,我感到‘身未動,心已遠’?!彼f。
《環(huán)球銀幕》的首席編輯嚴蓬感慨地說:“現(xiàn)實有的時候比科幻電影還要神奇。”這位36歲的科幻電影愛好者說,自己看到神七的畫面遠比看到科幻大片激動,也許這些畫面沒有科幻電影宏大、華麗,但是這些真實的細節(jié)拉近了遙遠的太空飛船和自己的距離,作為中國人,這種情感上的維系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不同的奇妙感受。
46歲的科幻作家劉慈欣說:“恰如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地探索導致了新世界的發(fā)現(xiàn)和融合,中國的太空探索在發(fā)展科技的同時,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處?!彼淖髌芬曰趾甑南胂蠛秃甏蟮臄⑹轮Q,常常涉及人類對宇宙的終極求索。
他的觀點得到了科學雜志《新發(fā)現(xiàn)》主編嚴鋒的認同。嚴鋒說,近兩年中國人對天文的興趣迅速升溫,除了文化和經(jīng)濟發(fā)展因素外,航天工程的發(fā)展有非常大的帶動作用。
《新發(fā)現(xiàn)》的調(diào)查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天文學持續(xù)兩年高居科學類讀者興趣榜榜首。
44歲的嚴鋒表示自己也是一名天文愛好者,他說以前的天文愛好者就是“苦孩子”,不僅身邊甚乏同好,而且觀測條件也因為設備水平低和城市光污染而止步不前。
現(xiàn)在重新暢銷的《天文愛好者》雜志就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經(jīng)歷了大低谷,不得不將月刊變成了雙月刊。
嚴鋒說,現(xiàn)在的天文愛好者們可是裝備齊全,與國際接軌,數(shù)量也在飛速增長。
北京天文館的天文愛好者俱樂部里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行13人曾在25日下午帶齊各種設備從北京趕到石家莊,就是為了觀測神七“飛天”。他們在郊區(qū)一邊架起設備,一邊收聽廣播,實時關注神七的動向,可惜的是,觀測對天氣要求很高,而當天云層很厚?!爱斅牭綇V播里說‘船箭分離’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看不到了。”42歲的天文發(fā)燒友寇文說。
可是寇文和他的朋友們沒有放棄,26日下午再次驅(qū)車兩個小時趕到北京郊區(qū),又因為天氣原因沒能觀測到??芪恼f和朋友們今晚將再次按照網(wǎng)上公布的觀測預報趕到郊區(qū)觀測。他笑談自己就像“夸父追日”一樣。
“出艙行走吸引了這么大的關注完全不過分,因為這是一場浪漫而危險的太空行為。”28歲的天文愛好者龔古爾說。
他說:“宇航員完全暴露于太空,有許多危險是不能預見的,他們也是孤立無援的。但同時,他們置身于漫天星辰,漫步太空,這是何等的浪漫!”
這股太空中傳來的精神力量不僅僅影響了首都的天文愛好者,更是投射到了曾遭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家庭里面。
身處重災區(qū)的北川曲山小學教師鄧富強目睹了翟志剛行走的全過程,他感慨人的渺小與偉大。他說:“人在宇宙中太渺小了!地震的時候,人在一眨眼之間就可能失去生命。但是人也是偉大的。地震這么大的劫難我們都挺過來了,航天員面對空無一人的未知世界,還是勇敢地完成了太空挑戰(zhàn)?!彼f。
北京師范大學專攻科幻問題的研究生導師吳巖說:“我認為,走入太空具有特別的人文價值。我特別喜歡俄國人在談太空行走時所用的詞語‘進入開放的宇宙空間’。中國人已經(jīng)在黃土地上匍匐了很多年,現(xiàn)在,我們進入了太空,我們的身體在太空中完全開放,這多么偉大。”
“這還不夠,我們不僅要把身體暴露在開放的宇宙空間,還要把我們的思想打開,在更多的領域開放自己心靈?!彼f。
美國著名少兒節(jié)目“芝麻街”執(zhí)行副總裁丹尼爾·維克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正如美國和蘇聯(lián)的孩子受到了美蘇兩國早期宇宙探索的影響,神舟七號的發(fā)射也將對中國的孩子們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我們應當盡早讓孩子們了解科學,越早越好,也許就會啟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進而影響他們的一生。”
嚴鋒認為:“中國在歷史上曾經(jīng)是天文大國,20世紀以來中國人越來越腳踏實地,朱自清曾說:從此不再仰望青天。但是我想說,只看腳下,路只會越走越窄。我們應當恢復對星空、對自然的好奇和敬畏,而太空探索就是一個很好的帶動者?!?/p>
未來航天服發(fā)展趨勢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玻啡障挛?,航天員翟志剛出艙進入太空,也把中國制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帶進了茫茫太空。
在經(jīng)歷了艙內(nèi)航天服、艙外航天服的階段后,火星航天服出艙活動生命保障系統(tǒng),正在成為航天服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
未來最先進的航天服將是火星航天員穿著的航天服,美國的航天服設計師們正在對其進行研究和設計。由于火星表面空氣稀薄,溫度極低,且經(jīng)常發(fā)生塵暴,設計火星航天服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技術和新的材料。
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發(fā)一種類似“第二層皮膚”的“生物服裝系統(tǒng)”。這種衣服表面將噴有一層可被有機生物分解的涂層,能夠在布滿塵埃的行星環(huán)境中保護航天員。此外,這種航天服不但能嵌入由電力驅(qū)動的人工肌肉纖維,增強人的力量和耐力,還能內(nèi)置通信設備、生物傳感器、電腦、用于太空行走等艙外活動的攀登工具等,在重量、質(zhì)量和靈活性上都有較大改進。
與此同時,為提高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機動性,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都在研制出艙活動生命保障系統(tǒng),它能夠搭載航天員離開航天器在空間一定距離內(nèi)自由飛行。歐洲一些國家和俄羅斯聯(lián)合研制的21世紀出艙活動生命保障系統(tǒng),采用航天服與自持式生命保障系統(tǒng)組合一體化的結構形式,將是今后航天服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中國將在神七后選拔新一代航天員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白瑞雪、孫彥新)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日前透露,中國新一代航天員的選拔準備工作已完成,預計在神七任務結束后,選拔將正式啟動。
新一代航天員仍計劃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數(shù)量不會超過第一批即14人。
陳善廣說,從載人航天工程的任務需求來看,我國目前還處于突破載人航天關鍵技術階段,實驗性任務不多,飛行大多以體驗性和突破技術為主、同時兼顧科學實驗。因此,第2批預備航天員的來源和數(shù)量不會有大的變化。
“在選拔第1批航天員的過程中,我們借鑒了很多國外經(jīng)驗,但缺乏自己的實踐,因此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标惿茝V說,針對新一代航天員的選拔,中國航天員中心根據(jù)10年來的訓練經(jīng)驗,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項目,改進和完善了選拔標準與方法。
“我們希望,新一代航天員素質(zhì)更全面,能更好地適應未來任務的需要。”陳善廣說。
根據(jù)目前的經(jīng)驗,將選拔出來的空軍飛行員培養(yǎng)為一個能夠勝任航天器駕駛員崗位的成熟的航天員,需要3—5年的時間。
陳善廣說,隨著載人航天任務的發(fā)展,今后的航天員不僅從空軍飛行員里選拔,還可能從科學家里選拔,選拔范圍會有適度的擴大。
他還表示,目前還沒有選拔女航天員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