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7月29日電(記者王悅欣 蘇曉)《〈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五》29日在香港簽署。34項涉及服務業(yè)、貿易投資便利化及專業(yè)資格互認三個領域對香港進一步開放的措施,將把內地與香港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提升到新階段。
7月29日,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前右)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左)在簽署儀式上握手。當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五》在香港簽署。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經國務院批準,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與香港特區(qū)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9日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五》。協議將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曾蔭權、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郭莉出席了簽署儀式。
《安排》補充協議五在《安排》及其四個補充協議的基礎上,對香港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服務貿易方面,內地在17個領域共采?。玻鬼椌唧w措施,其中對會計、建筑、醫(yī)療、人員提供與安排、印刷、會展、分銷、環(huán)境、銀行、社會服務、旅游、海運、航空運輸、公路運輸和個體工商戶15個領域在原有開放承諾基礎上,進一步采取簡化審批程序、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取消股權限制、放寬經營范圍和經營地域等措施,同時新增加與采礦相關服務、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咨詢服務2個領域。
內地與香港還增加“品牌合作”作為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新的合作領域,在原有的電子商務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增加合作內容。
在專業(yè)人員資格互認方面,補充協議五提出了深化會計、建筑領域互認工作的措施。
《安排》補充協議五還推出了為深化粵港合作而采取的在廣東省先行先試的措施,這些措施將為促進粵港兩地的交流與合作發(fā)揮積極作用。
曾蔭權在簽署儀式上表示,今年是《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簽署5周年。他表示,《安排》補充協議五的簽署,將進一步擴大香港業(yè)界進入內地市場的機遇,不僅為內地與香港帶來持續(xù)的經濟效益,也為推動內地與香港的經濟融合提供穩(wěn)固平臺。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簽署儀式上致辭說,《安排》簽署5年來,在內地和香港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安排》的實施提高了內地與香港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水平。剛剛簽署的《安排》補充協議五,在醫(yī)療、分銷等領域采取了開放幅度較大的措施,有利于發(fā)揮香港的優(yōu)勢,支持香港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在為香港同胞帶來更多的發(fā)展機遇與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的同時,也將為內地經濟發(fā)展帶來新的活力。
據統(tǒng)計,今年1至6月,內地與香港進出口總額達970億美元,同比增長8.0%,內地吸收香港直接投資項目6900個,實際使用港資金額233.9億美元。
黎以德:CEPA實施至今已取得顯著成效 進展良好
新華社香港7月3日電(記者蘇曉 王悅欣)《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以下簡稱“安排”)實施以來,不僅協助香港商界開拓內地龐大的市場,也為香港經濟多元化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香港特區(qū)政府工業(yè)貿易署署長黎以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安排”實施至今已取得顯著成效,各個范疇進展良好。
工貿署的統(tǒng)計顯示,自“安排”實施以來,享受零關稅出口內地的香港貨品總值已超過132億港元。香港出口產品總值一直穩(wěn)步上升,2007年達44.3億港元,較2006年增加36.3%。
CEPA實施漸入佳境 內地與香港經貿關系日趨緊密
新華社香港12月25日電(記者 白冰)香港各專業(yè)人士協會紛紛與內地的專業(yè)機構、人才培訓機構加強合作,舉辦了愈來愈多的培訓班。他們或邀請內地的有關人士來港,或組團北上參觀座談,商洽開展業(yè)務,建立更多的合作渠道。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的成效已經日益顯現,香港的商界和專業(yè)界對此不但認同和歡迎,而且積極投身其間。目前的情況充分表明,CEPA的實施已漸入佳境,前景喜人。
新聞背景:《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
新華社香港7月29日電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五》29日在香港簽署。34項涉及服務業(yè)、貿易投資便利化及專業(yè)資格互認三個領域對香港進一步開放的措施將把內地與香港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提升到新階段。協議將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為促進內地和香港經濟的共同繁榮與發(fā)展,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qū)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簡稱“安排”),內容主要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便利化三個方面。
“安排”是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和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做出的特殊安排,體現了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
“安排”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對香港有較大實際利益的273個稅目的香港原產地貨物,進入內地市場實行零關稅;內地部分服務行業(yè)對港資企業(yè)取消股權比例限制,降低注冊資本和資質條件等門檻,放寬地域和經營范圍限制;對貿易投資促進、通關便利、法律法規(guī)透明度、電子商務、商品檢驗檢疫和質量認證、中小企業(yè)合作、中醫(yī)藥產業(yè)合作7個領域,簡化手續(xù),提供便利。
2004年10月27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簽署。根據補充協議,自2005年1月1日起,內地對《第二批內地對原產于香港進口貨物實行零關稅的產品清單(現有生產產品)》中列明的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行零關稅;允許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照內地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在內地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設立個體工商戶,無需經過外資審批。
2005年10月18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二》簽署,在2003年簽署的“安排”和2004年簽署的“安排”補充協議的基礎上,內地進一步擴大對香港開放。
2006年6月27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三》簽署,內地進一步在服務貿易領域對香港擴大開放,并加強與香港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的合作。
2007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四》在香港簽署。根據協議,內地對香港的開放進一步擴大。
“安排”的實施,減少了內地與香港在經貿交流中的體制性障礙,加速了相互間資本、貨物、人員等要素的更便利流動,提高了兩地經濟交流合作的水平,對香港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推動了內地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 補充協議五》
受到香港工商界歡迎
新華社香港7月29日電(記者蘇曉 王悅欣)《〈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五》29日在香港簽署。香港工商界紛紛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協議有助增加香港業(yè)界在內地市場的競爭力,對深化粵港經濟融合將起關鍵作用。
香港總商會主席包立賢表示,新協議新增了29項服務貿易開放措施,涉及17個服務范疇,涵蓋了香港重要的服務領域,令“安排”涵蓋范疇增至40個。此外,新協議中更有25項措施與廣東有關,充分體現廣東“先行先試”的優(yōu)勢,并有助促進粵港兩地經濟及貿易合作。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霍震寰表示,補充協議進一步放寬香港專業(yè)服務業(yè)在廣東省經營,不單為香港業(yè)界北上發(fā)展提供商機,廣東省方面也可通過香港專業(yè)服務業(yè)的國際視野和經驗,協助其朝著現代服務業(yè)的方向發(fā)展,達致互惠雙贏局面。
香港中華總商會期望特區(qū)政府加快與內地有關部門,尤其是廣東省政府磋商落實“安排”補充協議的實施細則,并呼吁香港服務界做好準備,積極把握這次內地服務業(yè)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大好機遇。
香港工業(yè)總會主席陳鎮(zhèn)仁表示,“安排”補充協議五的知識產權和品牌領域合作,將可鼓勵更多香港公司開發(fā)新產品系列,投資建立自己的品牌,發(fā)展專攻內地新興中產消費者市場的產品。新協議又深化開放分銷服務,容許港商獨資經營,使他們較容易在目標城市開設連鎖銷售點,逐步進入龐大的內地市場。他說,許多香港制造商現在正面對主要海外市場增長放緩的壓力,補充協議五剛好提供發(fā)展內銷的商機,推動香港廠商自建品牌,有利他們轉型升級,由代工生產模式轉型至設計制造及原創(chuàng)品牌制造模式。
新協議中一系列深化開放措施屬于生產者服務,包括會計,印刷和出版,會議和展覽、分銷,環(huán)境(排污、廢物處理、廢氣清理等),人才中介,金融和運輸等,其中多項措施又以廣東省為試點(例如環(huán)境污染治理服務、會計專業(yè))。對此,陳鎮(zhèn)仁表示,粵港經濟多年來已經連成一體,這些粵港合作經濟措施讓香港的服務提供者能夠快捷地在廣東省的工業(yè)群提供高效率的生產服務,把粵港地區(qū)的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香港貿易發(fā)展局發(fā)言人表示,在新一輪開放措施下,香港17個服務領域企業(yè)將有更大空間拓展內地業(yè)務,為香港服務業(yè)注入新動力。
新協議提及開放會議和展覽業(yè),讓香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北京、天津、重慶和浙江設立獨資、合資和合作企業(yè),經營出國展覽業(yè)務,香港貿發(fā)局歡迎新措施,并相信新措施有助香港的會議和展覽業(yè)經營者拓展營商空間,尋找更多商機。
拓展內地與香港更深、更廣的經貿合作空間
——評“安排”補充協議五簽署
新華社香港7月29日電(記者 王悅欣 蘇曉 陳濟朋)《〈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五》29日在香港簽署,為內地與香港的交流開拓更深、更廣的合作空間。
“安排”補充協議五共推出34項對香港進一步開放的措施,其中,服務業(yè)開放措施29項,涵蓋17個服務領域,包括會議和展覽、旅游、會計、分銷等15個屬于“安排”原有的服務領域和采礦、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咨詢服務2個新增領域。此外,補充協議五在貿易投資便利化及專業(yè)資格互認領域分別推出了3項和2項開放措施。
“‘安排’補充協議五在香港服務業(yè)進入內地市場的準入門檻、股權比例、地域范圍、資格互認等多個方面的條件都進一步放寬,”香港特區(qū)政府發(fā)言人29日表示,“新措施將使香港服務業(yè)擁有更大的發(fā)展天地”。
根據“安排”補充協議五,內地將向香港開放兩個新服務領域,包括采礦以及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咨詢服務領域,新協議允許香港服務提供者以合作形式在內地從事石油及天然氣開采業(yè)務,以及允許香港服務提供者以獨資、合資或合作形式在內地進行鐵、錳及銅的勘探和勘察業(yè)務。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劉佩瓊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采礦及勘探的開放對香港經濟發(fā)展有積極深遠的意義。香港相對而言是個資源短缺的地區(qū),香港的工業(yè)長期以手工制造業(yè)為主,資源與礦產業(yè)相對比較薄弱。新協議允許香港投資者以多種形式進行有關資源的開發(fā),將豐富、拓展香港的產業(yè)結構,有利于香港與東北地區(qū)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對實現香港經濟結構轉型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內地銀行業(yè)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港資銀行在內地設立法人銀行。根據以前的規(guī)定,外資銀行在內地發(fā)行信用卡及記賬卡時,必須在內地設立數據中心處理資料,但由于不少銀行已在香港設有環(huán)球數據中心,若要將系統(tǒng)分拆,將涉及技術上的重大改動,也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
“安排”補充協議五允許符合條件的香港銀行在內地注冊的法人銀行將數據中心設在香港,這一措施有效地幫助了內地的港資銀行減少經營成本,提供訊息存放的便利,此項安排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有突破性意義。
貿易投資便利化一直是內地與香港經貿交流的重要內容,新協議中,將“品牌合作”列入“安排”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以推動內地和香港在品牌領域的合作。
香港業(yè)界人士認為,這將鼓勵更多香港公司開發(fā)新產品系列,投資建立自己的品牌,發(fā)展專攻內地消費者市場的產品,給香港從業(yè)者帶來實際的益處。
根據“安排”補充協議五,為進一步深化粵港經貿合作,香港和廣東省政府將在廣東省率先推出或試行25項開放和便化利措施,涵蓋的服務領域包括會計、建筑及相關工程、醫(yī)療及牙醫(yī)、人員提供等十多個領域。其中17項納入為“安排”下的開放措施。
劉佩瓊認為,服務業(yè)很多有明顯的地域性。香港與廣東語言相同,地域相連,目前不適合在全國推開的做法,采用粵港兩地先行先試的方式非常好,顯示了內地與香港在經貿合作方面既“積極進取”又“理性務實”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