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9日電(記者鄒蘭 張濤)在解決最為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中,天津近年積極探索運用行政手段與市場機制結合的方式,注重制度化建設,使百姓的居住、養(yǎng)老、醫(yī)療、收入水平等不斷提高,讓老百姓生活得“舒心、放心、安心”。
民心工程告別“面子”讓百姓“舒心”
天津在安排民心工程建設中,注重傾聽基層的聲音,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愈加貼近改善民計民生,在重大社會建設項目安排方面,樓堂館所越來越少,面子工程逐步淡出。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根本?!蹦祥_大學經濟研究所賀京同教授說,“對百姓來說,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出行的小路是否平坦、河溝是否清潔、居住的小家是否舒適。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就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從2007年開始,天津在堅持每年籌劃一批改善城鄉(xiāng)居民實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市范圍內實施20項民心工程,并通過媒體和向居民問卷調查的方式,多渠道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推出直接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民心工程共6大類13個子項。如舊樓區(qū)綜合整修、老住宅供熱補建、里巷道路改造和散片危陋平房拆遷等。
截至2008年1月底,民心工程中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全部完成。其中,在進行散片危房改造時,充分考慮到有些困難群體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住房問題的現實,天津把妥善安置老年困難戶、有殘疾人的家庭、低保戶放在拆遷工作的首位,開工建設了4萬套定向安置房。此外,通過著力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使約7萬戶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
城鄉(xiāng)統(tǒng)籌社保體系讓百姓“放心”
天津在加快形成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xù)的基本社會保險體系的過程中,十分注重解決民生突出問題,通過政府補貼等制度設計辦法,使社會保障的政策真正惠及困難人群。
“天津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的過程是從職工擴大到全體居民、從城市擴大到農村,先易后難?!碧旖蚴袆趧雍蜕鐣U暇志珠L孔長起說,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時,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讓相關群眾、尤其是困難人群既承受得起,又享受得到。
天津城鎮(zhèn)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專門規(guī)定,對重度殘疾、享受“低?!贝?、特困家庭的人員和低收入家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政府全額補助,個人不用繳納任何費用。為了使城鎮(zhèn)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順利實施,天津市政府先期投入3億元補貼資金,進入醫(yī)?;饘簦瑢崿F補貼到人。
一些大齡下崗失業(yè)人員,很難找到長期、固定的工作。然而,靈活就業(yè)崗位穩(wěn)定性差、收入少,以致不少人干脆放棄了社會保險費的續(xù)繳。為此,天津對在公益性崗位就業(yè)的“4050”人員實行社會保險全額補貼。此后,又對從事靈活就業(yè)的大齡失業(yè)人員,增加專門的社會保險補貼。這些人員在就業(yè)穩(wěn)定性增強的同時,各項社會保險也一一落實,大大減少了社會、個人今后可能遇到的保障隱患。
2007年,天津共為23.5萬名靈活就業(yè)人員補貼社會保險5.5億元。42歲的閆麗影從吉林農村嫁到天津,在一家公益性公司找了份保潔工作,如果按天津市社會保險原有規(guī)定,她無力交納每月近500元的保險費。去年底,有關部門特批她可享受“4050”下崗人員公益性崗位保險費補貼待遇。閆麗影高興地說:“有了保險,我的心踏實了。”
建立工資增長機制讓百姓“安心”
天津把增加群眾收入作為重要任務,通過施行積極就業(yè)政策,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等政策,有效促進企業(yè)職工收入水平提高,以減輕價格上漲對中低收入群眾生活的影響。
記者從天津市政府了解到,2007年,天津先后密集出臺了13項政策,以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為更好地體現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讓群眾分享這一宗旨,天津著手探索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表示,今后天津在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的同時,仍將采用行政手段和市場機制等有效方式,從增加群眾收入、減輕生活負擔、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多方面,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
日前,天津市委市政府已原則通過了《關于建立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發(fā)布及工資保險福利待遇正常調整制度的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的若干規(guī)定》等文件,并研究擬定了今年增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政策制度措施。
不僅如此,天津保障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穩(wěn)定的長效機制――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與困難群體生活補助聯動機制已于今年初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