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對我國管轄海域及西太平洋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在2011-2012年四個監(jiān)測航次工作的基礎上,國家海洋局于2013年4月24日至6月2日組織開展了2013年度西太平洋海洋環(huán)境放射性第一航次監(jiān)測工作(總第五航次),重點對日本福島東南方向西太平洋公海海域及我國臺灣南部海域海洋大氣、海水、海洋生物、海洋沉積物實施監(jiān)測,航次歷時40天,航程共計7400余海里。
監(jiān)測顯示,日本福島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海水中銫-137、銫-134和鍶-90以及巴特柔魚(魷魚)中銫-134、銀-110m、鍶-90的活度水平較2012年有所上升,該海域仍受到核泄漏事故顯著影響。我國管轄海域尚未受到核泄漏事故影響。
——海洋大氣
海洋大氣放射性監(jiān)測結(jié)果未發(fā)現(xiàn)異常。
——海水
日本福島東南方向西太平洋海域48%的海水樣品中檢出了正常情況下海水中無法檢出的放射性核素銫-134,74%的海水樣品中檢出了銫-137,全部海水樣品中均檢出了鍶-90。此外,57%的海水樣品中的銫-137活度以及36%的海水樣品中的鍶-90活度明顯超出核泄漏前日本近岸海域背景水平。
我國臺灣南部海域海水樣品中銫-137和鍶-90活度水平處于我國海域本底范圍以內(nèi),全部樣品均未檢出銫-134。
——海洋生物
在日本福島東南方向西太平洋海域捕獲巴特柔魚(魷魚)樣品中,73.3%的樣品檢出了事故前未能檢出的銀-110m。樣品中銫-134、銀-110m、鍶-90的活度水平較2012年第二航次有所上升,顯著高于核事故前(2010年)。此外,在該海域捕獲的大青鯊、鲯鰍樣品中均檢測出不同活度的銫-134、銫-137、鍶-90和銀-110m。
——海洋沉積物
全部海洋沉積物樣品中均未檢測出銫-134、銫-137、銀-110m、鈷-58、鈷-60等放射性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