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芒種節(jié)氣?!懊⒎N”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但是,芒種時節(jié)往往又是江淮地區(qū)天氣變化最為復雜的時候,常言道“春爭日,夏爭時”,就是提醒人們在這時更應注意天氣變化,合理安排生產。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天夜間起至7日,雨水迅速蔓延,四川盆地東南部到江南地區(qū)一帶將自西向東遭遇一次明顯降雨天氣過程,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區(qū)將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局地還將伴有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農業(yè)氣象專家建議,各地抓住降雨間隙,搶收搶種。
芒種掀起農忙高潮 謹防干熱風、強對流、連陰雨和干旱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yè)物候現象的節(jié)氣。時至芒種,大部地區(qū)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我國從南至北的農忙季節(jié)都進入高潮。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也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边@句農諺充分體現了夏收的緊張氣氛。小麥成熟期短,收獲的時間性強,天氣的變化對小麥最終產量的影響極大,而且夏收時節(jié)正好處于前汛期和強對流天氣高發(fā)的時期,各種天氣過程十分頻繁。農民需要加強防范干熱風、強對流、連陰雨和干旱。
干熱風在民間又被稱為“火風”或“旱風”,當干熱風到來時,溫度升高,濕度下降,并伴有一定風力,蒸騰加劇,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秕粒嚴重甚至枯萎死亡,如果沒有及時收割,就無法做到“顆粒歸倉”;強對流天氣則經常以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龍卷風、冰雹和颮線等形式出現,造成小麥倒伏,使麥穗掉粒,嚴重的情況下雨水還會浸泡麥田,使收割機無法開入田中;麥收期間的連陰雨被農民們稱之為“爛場雨”,如果連續(xù)5天,每天僅降下1毫米的雨水,小麥都會在地里發(fā)芽,即便是收割上來的小麥,如果沒有及時脫粒,也會在倉庫里發(fā)芽;干旱雖然對收割的影響不大,但它卻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夏種的成功與否,如果干旱比較嚴重,作物沒法種下地,土壤墑情不夠,將嚴重影響下一茬作物的種植和生長。
芒種后期梅雨來 長江流域需防暴雨及次生災害
一般來說,在芒種后期,我國的長江流域會出現雨期較長的連陰雨天氣,因正值梅子黃熟,故稱梅雨。根據《長江中下游氣候》一書中有關入梅日期的統計:一般武漢是在6月16日、安徽安慶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長江流域來得早幾天,入梅后主汛期開始,時有暴雨發(fā)生,山區(qū)地區(qū)易發(fā)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歷史上1954、1991和1998年,梅雨期間的暴雨都引發(fā)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但降水日數很少的年份也出現過,氣象學上把這段時期沒有連續(xù)性降水的情況,稱為空梅。梅雨之后是長江中下游的伏旱期,如果空梅,這一地區(qū)將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夏旱。
芒種時節(jié)高溫濕熱 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芒種,同樣也預示著高溫盛夏時節(jié)即將到來,尤其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
天氣炎熱易導致食欲不振,因此,在飲食調理方面要少油膩,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如山藥、大米、大棗、雞肉、牛肉、蕎麥、豆類等,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還能增進食欲;在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振奮精神。此外,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