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無損檢測技術發(fā)現(xiàn)水庫大壩、橋梁、隧道等大型建筑物的隱患并制訂“治療方案”,以類似“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高聚物材料,使之快速“康復”。11月28日,由鄭州大學承擔的省重大公益科研項目“水庫大壩、橋梁等大型建筑物安全性評價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順利通過了由河南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組織的院士專家組驗收。
以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潘家錚為首,包括9名院士在內的專家組認為,該成果提出了堤壩除險加固新方法,發(fā)展了高聚物注漿等理論及技術,取得了多項創(chuàng)新性成果。
據(jù)悉,目前河南有900多座小型病險水庫需要在未來三年中解決滲漏安全問題。由鄭大王復明教授率領的省工程安全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于2007年承擔了該公益項目。其研發(fā)出的堤壩防滲除險加固高聚物成套注漿技術及裝備,開創(chuàng)了“無水注漿、超薄防滲”技術新途徑,與傳統(tǒng)加固技術相比,具有“工藝簡單、快速、微創(chuàng)、經濟、耐久”等特點。在省水利廳支持下,該項目成果已經成功應用于多座水庫、堤防、橋梁和數(shù)十座隧道的治理防護工程。 (記者 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