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646公頃、森林綜合經營面積514公頃、森林消防設施配套逐漸完善、技術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中韓林業(yè)合作項目的實施,不僅讓北京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而且為北京的森林經營帶來了全新的理念,為全國的森林經營樹立了全新的典范,為中韓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小平介紹,中韓林業(yè)合作項目在北京實施7年,完成了五大任務,即以推廣和恢復鄉(xiāng)土樹種為手段、以涵養(yǎng)水源為目的的植被恢復任務;以景觀功能定位為導向的森林綜合經營任務;引進先進森林防火監(jiān)測系統(tǒng),全面提高了森林綜合防火能力;開展森林經營和防火技術培訓,提高了項目實施人員的綜合素質;廣泛宣傳,擴大了項目的影響力和輻射面。
項目評估專家說,中韓林業(yè)合作北京項目提高了項目區(qū)的森林覆蓋率,完善了森林景觀,涵養(yǎng)了水源,豐富了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資源;以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相結合,為北京山區(qū)生態(tài)保護探索了新的營林模式;通過當地農民的積極參與,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提高了他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韓國駐華大使館韓國國際協力團(KOICA)中國事務所所長金光暎說:“經過中韓雙方項目執(zhí)行人員的精誠合作,項目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是全球攜手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共同構筑‘綠色長城’的一個典范?!?/p>
中韓牽手 揚帆啟航
1998年11月,中韓兩國政府共同發(fā)表了“森林綠化領域合作”聲明。2000年初,韓國政府承諾為中國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提供無償援助,金額為600萬美元。在國家林業(yè)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協調和支持下,“密云水庫水源保護林示范項目”被列入中韓合作造林項目,旨在通過合作,引進先進的水源保護林營造模式,探索保護密云水庫、提高首都人民飲用水源水質的林業(yè)技術措施。2001年4月,中韓政府正式換文,兩國林業(yè)合作的帷幕從此拉開。
中韓合作“密云水庫水源保護林示范項目”位于北京市密云縣密云水庫一級保護區(qū)內,總面積為500公頃。于2001年4月開始執(zhí)行,2003年12月31日結束。項目總投資187萬美元,其中中方87萬美元,韓方100萬美元。項目內容是營造500公頃高標準的水源保護林,修筑相應的水土保持工程設施和水文觀測設施,修建林地管理道路。國家林業(yè)局作為項目的中方執(zhí)行機構,韓國國際協力團代表韓國政府執(zhí)行項目計劃。北京市林業(yè)局(現為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作為項目的具體實施機構,負責項目的各項實施任務。
通過中韓雙方的共同努力,項目順利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共造林503公頃,植樹679372株,栽植以菌根油松、櫟類、楓類等為主的12個樹種;修建林道3.15公里,步道94.9公里;修建蓄水池23座,谷坊壩7座,量水堰2座;培訓項目參與人員25名。根據項目需要,韓方還援助了交通工具3輛、林地割灌機5臺、引水管3萬米、量水堰設備1套、計算機4臺,為項目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為中韓林業(yè)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密云水庫水源保護林示范項目”得到中韓雙方的高度關注。中國商務部、國家林業(yè)局、北京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領導都對項目進行過指導,作為項目實施機構的北京市林業(yè)局更是非常重視,從資金和人員上給予大力支持,確保各項配套資金如期到位。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充分肯定了項目成果。他說,項目的實施保護了首都人民的飲用水源,增進了中韓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為中韓進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韓方對項目更是寄于了很高的期望,歷任韓國駐華大使、公使,韓國國會預算委員會委員,韓國國際協力團總裁及專務理事等,均訪問過項目區(qū)。截至2004年5月,先后有300多名外國官員、專家、記者、學生等參觀訪問過項目區(qū),有360多人次韓國友人到項目區(qū)參加植樹。
中韓造林合作項目的實施,對北京植樹造林、防沙治沙、保護水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測定,當項目區(qū)500公頃的水源林成林后,每年可多蓄水25萬立方米、減少入庫泥沙量9600立方米、多吸收二氧化碳約75000噸、多產生氧氣2.5萬噸。更重要的是,項目的成功實施促進了中韓兩國在林業(yè)生態(tài)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中韓兩國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揭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2004年2月,中韓合作“北京地區(qū)森林綜合經營示范”項目提出,同年11月,韓國國際協力團派遣韓國專家考察項目區(qū),研究項目實施的可行性。2005年6月,韓國國際協力團官員考察項目區(qū),同年9月30日簽署項目實施協議,11月兩國政府換文。2006年3月,中韓合作“北京地區(qū)森林綜合經營示范”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區(qū)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八達嶺林場和門頭溝九龍山地區(qū),總面積660公頃。項目總投資200萬美元,執(zhí)行期為2005年至2008年。
精誠合作 碩果累累
當時,北京森林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工林面積大,樹種單一,側柏、油松和刺槐占現有人工造林樹種的80%以上;中幼林比例高達81.8%;長勢差、生物產量低,森林火險等級較高,森林病蟲害時有發(fā)生,近一半森林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為了解決森林資源存在的問題,結合北京市林業(yè)建設從造林向營林轉變的政策背景,“北京地區(qū)森林綜合經營示范”項目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內容。
北京市園林綠化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小平介紹,“北京地區(qū)森林綜合經營示范”項目的目標是:引進韓國在森林經營方面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通過在示范區(qū)進行試驗示范,為北京乃至中國北方同類地區(qū)提供森林綜合經營技術模式;通過當地農民參與,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加強中韓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領域的交流,促進兩國人民友好往來。
項目的具體內容如下:
對513.8公頃森林實行綜合經營 林分近自然化恢復與改造——對項目區(qū)現有林分進行近自然等級劃分、確定經營目標、采取相應措施;低效林改造——通過間伐、增加樹種,促進林分結構的穩(wěn)定發(fā)展;火險管理——修建防火公路、防火瞭望塔,引進韓國先進的防火設備;森林土壤經營——通過堆肥改良土壤,促進土壤養(yǎng)分循環(huán),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森林經營管理基礎建設——修建林地作業(yè)道路、灌溉設施,形成林地道路及供水網絡。
對146.2公頃山地實行植被恢復 營造景觀型水源涵養(yǎng)林,促進項目區(qū)風景游憩與水源涵養(yǎng)兩大功能;通過選擇耐火樹種、進行林分防火結構設計等措施營造耐火林帶,提高林分自身防火能力;采用參與式項目規(guī)劃,栽植核桃、仁用杏等經濟樹種,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fā)展。
加強項目參與人員能力建設 通過赴韓國參加技術培訓與交流、在國內舉行森林綜合經營技術講座與培訓以及舉辦研討會等形式,提高森林經營從業(yè)人員的基本素質。
在目標和內容確定后,項目立即組織人員開始緊張實施。2006年2月23日-3月3日,韓國國際協力團派遣造林及森林防火專家崔敬博士、洪漢杓博士、金鐘鎬博士和金一顯博士,與中方專家王九齡教授共同對項目區(qū)現場進行調查,并基本上完成了項目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同年4月中旬至5月底,北京市園林綠化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辦公室委托北京市林業(yè)勘察規(guī)劃設計院,進一步完善了項目總體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
經過3年的精誠合作,項目結出了豐碩成果,共造林146公頃,森林綜合經營514公頃,安裝森林防火監(jiān)測系統(tǒng)4套,配備森林防火工具5種各20套、森林防火用車6輛,培訓技術人員315人次。
項目在完成各項既定任務的同時,著重在推廣恢復鄉(xiāng)土樹種、土壤改良、提高森林綜合防火能力、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嘗試。
全面完成了以推廣和恢復鄉(xiāng)土樹種為手段的植被恢復任務 共完成造林146.2公頃,栽植苗木16.5萬株;組織專家進行白皮松和櫟類生長狀況和種質資源調查,研究其抗旱和防火性能,并在項目區(qū)增加白皮松和栓皮櫟的栽植數量,擴大鄉(xiāng)土樹種栽植面積,從根本上解決了抗旱、降低火險等級、提高水源涵養(yǎng)能力等問題。
全面完成了以景觀和水源涵養(yǎng)功能定位為導向的森林綜合經營任務 結合景區(qū)建設,以景觀功能為導向,采用近自然森林經營方法,分別開展了土壤改良、目標樹經營、修枝、割灌、低效林改造等經營措施;修建步道42.1公里,臨時蓄水池8個(總蓄水量550立方米),攔水壩1座;修建防火隔離帶7.1公里,防火林道4公里。
引進先進的森林防火監(jiān)測系統(tǒng),全面提高森林綜合防火能力 引進韓國防火監(jiān)測系統(tǒng)4套,該設備具有高清晰的監(jiān)控鏡頭和先進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能夠迅速發(fā)現火情的準確位置;引進防火阻燃帳篷、防火服、眼罩、頭盔、指南針等森林撲火工具5種各20套,各項目區(qū)分別配備了森林消防車、森林運兵車和森林消防指揮車各1輛、油踞5臺、高揚水泵2臺,有效地提高了項目區(qū)森林火險監(jiān)測水平,加強了森林消防隊伍的硬件建設,提高了應對森林火災的反應速度,使該地區(qū)森林火險等級大幅度降低。
開展森林經營和防火技術培訓,提高項目實施人員的專業(yè)防火能力 項目培訓技術人員315人次,培訓內容分別為森林綜合經營、造林、育苗、森林防火、項目管理等。
韓國山地環(huán)境調查研究會的崔敬博士說:“項目雖然成功地完成了,但如何保護項目成果,讓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最大發(fā)揮,仍然是今后面臨的一個任務。”
韓國江原大學的李時泳博士說:“北京天氣干燥,山區(qū)小喬木和灌木很多,一旦發(fā)生森林火災,蔓延會非常迅速。二三十年后,本項目的喬木形成喬木層,將對火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項目所引進的先進防火監(jiān)測設備,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對保護項目成果和北京的森林作出巨大貢獻?!?/p>
韓國山地環(huán)境調查研究會的金鐘鎬教授說:“該項目的成果具有綜合性和示范性,可以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項目執(zhí)行區(qū)是北京的熱點觀光勝地,因此,這個項目的完成,可以讓更多的人享受項目所帶來的成果?!?/p>
綠水長流 友誼常青
中韓林業(yè)項目通過廣泛的宣傳活動及中韓兩國之間的交流活動,讓綠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讓中韓友誼得到加深和鞏固。
金光??所長說,為了圓滿地完成任務,中韓兩國的項目執(zhí)行人員傾注了他們的心血和汗水?!耙淮?,我和中方的同事到項目區(qū)考察,看到兩國的技術人員為了調查林木生長量,整整在山里呆了一周。他們吃住在山里,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攀爬,一株樹木一株樹木地測量,有時得攀上七八十度的陡坡才能完成測量任務。非常令人感動?!?/p>
李時泳博士開玩笑地對記者說:“崔敬博士可以算是半個中國人啦。他一年幾乎有半年時間是在中國度過的。”
通過這些話語,記者深深感到項目成果的來之不易。中韓兩國項目執(zhí)行人員用他們的汗水,澆灌出中韓林業(yè)項目這棵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
培訓與交流是中韓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北京市園林綠化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周彩賢告訴記者,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中方派遣了多名技術人員赴韓國進行造林、森林經營、苗木管理及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訓。同時,項目還在國內組織培訓森林經營管理技術人員,并在公眾中開展了廣泛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森林防火等宣傳工作,讓綠色理念深深地植根于項目區(qū)民眾的心田。
7年來,隨著中韓林業(yè)合作項目實施范圍的不斷擴大,項目成果的影響也逐漸增強。順著由森林經營剩余物鋪墊而成的木屑臺階走進項目區(qū),你看到的不僅是綠樹、防火塔、攔水壩、宣傳牌,還有中韓合作首次應用的林地施肥改良土壤的成果,以及首次采用的栽菌根技術種植的油松。這些理念和技術都在不斷地被推廣和應用,正在助力北京山區(qū)的林業(yè)建設和發(fā)展。
項目的實施,還架起了中韓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2003年,中國出現“非典”,時任項目經理的韓國國際協力團辛教升先生拿出1000元人民幣交給西城區(qū)民政局,為中國抗擊“非典”貢獻自己的力量。他還主動提出和中方的同事一塊去飯館吃飯,以示“非典”并不可怕,以此鼓勵身邊中韓雙方的同事們。他對中韓林業(yè)合作的貢獻被北京市政府給予了肯定,2004年,時任北京市長的劉淇為他頒發(fā)了“長城友誼獎”。
項目執(zhí)行期間,中韓雙方還實施了“韓國國際協力團團隊自愿者派遣項目”。在八達嶺林場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下,經過3名韓國志愿者一年的努力,初步篩選出了適宜當地栽植的景觀樹種、適合項目區(qū)的病蟲害生物防治方法和森林健康經營方案。志愿者與八達嶺林場還開展了大量的交流與培訓。八達嶺林場項目工作人員說,一年來的互相學習和交流,使雙方加深了對對方語言和文化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志愿者項目的開展,也提高了八達嶺林場的知名度。一年來,韓國國際協力團總部理事、各部門部長以及中國事務所各部門所長都參觀、訪問過八達嶺林場。
展望未來 任重道遠
周彩賢說,經過項目實踐,他們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規(guī)范項目管理 根據項目總體規(guī)劃,北京市項目辦會同兩個項目區(qū)研究制定了項目年度計劃。根據年度計劃,項目三方又簽訂了相應的合同,中韓雙方簽訂了造林苗木采購合同,北京市項目辦與八達嶺林場、門頭溝林業(yè)局簽訂了項目總體合同書和項目年度任務合同書,將項目任務、資金數額、資金的撥付形式、雙方責任等用文件的形式加以規(guī)范,使項目的實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實施過程控制 北京市項目辦規(guī)定,項目施工單位在每項工程開工前必須向北京市項目辦上報開工時間、地點等,待北京市項目辦同意后方可進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北京市項目主管人員要進行現場檢查,以便了解情況,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項目施工單位還需做好實施前期、中期、后期的各項資料收集,作為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記錄;施工結束后,聘請專家對項目完工質量及數量進行全面檢查驗收。通過過程控制,項目運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清晰透明,責任明確,項目實施的質量和數量也得以保證。
及時進行良好溝通 項目不僅促進了中韓雙方林業(yè)技術交流,也促進了文化交流,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誼。
王小平介紹,該項目起初的定位是要營造北京森林經營示范林,為北京森林經營探索技術模式。在項目即將結束時,他們希望總結、消化、吸收項目實施中的一些技術措施,并結合中國北方地區(qū)森林經營的技術方法,與中韓雙方專家合作編寫出版北京森林經營指南,用于指導北京市森林經營工作,擴大項目成果、宣傳項目合作影響,真正展示、推廣和運用中韓合作成果。對于未來與韓國林業(yè)領域的合作,除了森林經營方面,城市林業(yè)、氣候變化與林業(yè)碳匯等也是合作的興趣點。韓國首爾在城市林業(y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也做了許多工作。北京與首爾都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研究城市林業(yè)的綜合服務功能,倡導市民積極參與林業(yè)建設活動非常重要。另外,目前氣候變化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應對氣候變化、開展林業(yè)碳匯工作已成為全球合作的熱點之一,中韓雙方也可以在這方面進行探討,進一步開展交流與合作。合作方式應該多種多樣,可以采取示范區(qū)建設、進行培訓,也可以在兩國專家與學者之間開展技術交流?!昂献髦械馁M用問題,我們將會從國際合作的角度積極爭取國內財政資金的支持,當然也離不開韓方的積極支持和配合。比如,在開展培訓活動時,如金所長所說,中方出國際旅費,韓方負擔在韓的費用,這樣就可以共同合作開展培訓工作。我們也歡迎韓方的林業(yè)專家和學生等志愿者來北京工作?!?/p>
北京市園林綠化國際合作在過去的7年中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合作項目由起初的1個,即“中德林業(yè)技術合作密云水庫流域保護與經營項目”,增加到今天的16個國際合作項目和12個國內科技合作項目;合作國家由德國一個,增加到日本、韓國、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11個,利用外資近3億元人民幣;示范區(qū)遍及12個區(qū)(縣),面積達23030公頃;合作領域涉及流域綜合管理、林業(yè)碳匯、植被恢復、森林健康經營、森林近自然經營、林木有害生物控制、沙漠化防治、森林認證、參與式社區(qū)發(fā)展、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劃、景觀恢復與生計改善等多個領域。
王小平說,為了適應國際社會的新動態(tài)和北京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面臨的壓力與挑戰(zhàn),北京市園林綠化國際合作將實現五大轉變和三大突破。五大轉變是:第一,實現從無償援助到合作共贏的轉變;第二,要從被動接受向以我為中心轉變;第三,實現從接受資金援助向引進理念和技術轉變;第四,促進從雙邊合作向多邊合作轉變;第五,從點的工作向點面結合轉變。
“在實現五大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將積極爭取在三大領域中實現突破。第一,要全面推動北京林業(yè)碳匯工作;第二,進一步做好森林健康工作;第三,繼續(xù)加強近自然森林經營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