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立了由十五個國務院部門組成的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社會地位得到極大提高。
文物立法工作繼續(xù)完善,《長城保護條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叭龒{”、“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進展良好。啟動了《“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和第二批(64處)國家重點大遺址規(guī)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大力推進絲綢之路(新疆段)、渤海遺跡、西安地區(qū)大遺址、洛陽地區(qū)的大遺址、大運河等重點示范項目的實施。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啟動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試點工作。順利完成2006年世界遺產申報工作,河南安陽殷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啟動了2008年申遺項目前期工作,開展了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遺相關準備,達成中國與中亞國家聯(lián)合申報世界遺產的行動綱領。
各地博物館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地方博物館,圍繞“博物館與青少年”的主題,部署和組織各地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擴大了文博事業(yè)的宣傳,取得明顯成效。2006年,全國各級各類博物館舉辦展覽近萬個,接待觀眾1.5億人次。文物系統(tǒng)博物館全年舉辦展覽7000多個,接待觀眾1.2億人次,其中未成年觀眾3200多萬人次。
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6年初,文化部聯(lián)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部際聯(lián)席會議其他成員單位,成功舉辦了首次全面反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大型展覽和展演文藝晚會。2006年5月,《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下發(fā),頒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涉及758個申報地區(qū)或單位。頒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推動和規(guī)范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