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會主席臺。趙娜攝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20時30分,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王兆耀,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顧逸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介紹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施情況等,并答記者問。
新聞辦新聞局局長郭衛(wèi)民主持本次發(fā)布會。趙娜攝
主持人郭衛(wèi)民:女士們、先生們,晚上好!兩個多小時前,神舟七號飛船和三位航天員順利返回了地面,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F在我們很高興再次請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王兆耀先生出席發(fā)布會,介紹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施最新的一些情況,并回答記者們的提問。
出席今天發(fā)布會的還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先生,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先生?,F在我們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王兆耀。趙娜攝
王兆耀: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今天我們三位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F在我向大家通報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的消息和此次飛行任務的有關情況。
神舟七號飛船自今年9月25日21時10分成功發(fā)射以來,共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繞地球飛行45圈后,于9月28日17時37分安全著陸,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健康出艙。目前,3名航天員已經抵達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今晚在當地休息,明天上午將返回北京。目前,3名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
此次任務中,長征2F運載火箭將神舟七號飛船準確送入太空預定軌道;航天員飛行乘組出色完成了各項預定的操作項目。其中,航天員翟志剛著“飛天”艙外航天服、劉伯明著“海鷹”艙外航天服,互相配合,成功完成了空間出艙活動。航天員翟志剛在艙外取回了科學試驗材料并進行了太空行走。出艙活動結束后,釋放了伴飛衛(wèi)星,并將圍繞軌道艙進行伴飛試驗。飛船在軌期間,還成功進行了“天鏈一號”衛(wèi)星數據中繼試驗。任務實施過程中,俄方專家對“海鷹”艙外航天服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中俄兩國在此次飛行任務中的成功合作,為雙方下一步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整個飛行任務過程中,神舟七號飛船、長征2F運載火箭、我國制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從俄羅斯引進的“海鷹”艙外航天服,以及“天鏈一號”中繼衛(wèi)星和船載終端,性能優(yōu)良,工作正常,為航天員的多天在軌飛行,特別是出艙活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飛行任務組織指揮科學嚴密,飛行控制中心和陸?;鶞y控系統(tǒng)精確實施了測量、天地通信和控制,著陸場系統(tǒng)快捷高效地組織了航天員搜救和飛船回收??梢哉f,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地實現了“準確入軌、正常運行,出艙活動圓滿、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務目標。這一成就的取得,歸功于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歸功于全體參試人員的奮力拼搏、刻苦攻關;歸功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全世界人民、海外華僑及港澳臺同胞的大力支持。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載人航天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離祖國和人民的期盼還有很大的距離,神七任務本身還有不少經驗教訓需要總結。載人航天工程后續(xù)任務還很艱巨,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不懈努力,繼續(xù)攀登。
在神舟七號飛船發(fā)射、航天員出艙活動到返回的全過程中,全國人民、國際友人以及國內外新聞界對此次飛行給予了熱情關注,中外媒體對這次飛行進行了全方位的充分報道。在此,我謹代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和全體參試人員,對各方面的熱情關心與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和袁副總經理、顧院士一起回答大家的有關問題。
謝謝。
郭衛(wèi)民:現在開始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您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國日報記者:王主任,您好,請您介紹一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未來的規(guī)劃,按照目前的進度,我們什么時候可以開展載人登月的活動?謝謝。
王兆耀:根據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我們在突破出艙活動技術之后,也就是完成“神七”任務之后,我國將要突破載人航天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然后再研制發(fā)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初步計劃在2011年左右發(fā)射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簡易的空間實驗室,之后發(fā)射無人和載人飛船與之對接,進行交互對接試驗。初步規(guī)劃在2020年左右建成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guī)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在我們實現載人航天“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之后,我們將走向近地空間更遙遠的地方。綜合分析國際載人航天發(fā)展大趨勢,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載人登月是世界高科技中極具挑戰(zhàn)性的領域,又是一個戰(zhàn)略性的高科技領域,我們有必要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
專家們論證認為,在載人航天工程前期技術積累和國家有關航天專項工程的成果基礎上,適時地啟動載人登月有關技術的攻關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攀登,中國人一定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實現登上月球的宏偉設想。但是何時實施這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還將組織專家進一步的充分論證,為國家的決策提供支持。謝謝!
香港文匯報記者:我有一個問題想問顧院士,您能否介紹一下“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wèi)星的目的和意義?是不是有一些潛在的軍事意圖?能不能再簡單介紹一下中繼衛(wèi)星“天鏈一號”?謝謝。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趙娜攝
顧逸東:神舟七號整個任務完成得非常圓滿,作為載人航天應用方面的一項新技術試驗——伴飛衛(wèi)星的試驗,到現在為止進行得還是非常成功的。這次開展伴飛衛(wèi)星的試驗,一方面是進行微小衛(wèi)星的技術試驗來開拓以后應用的一個新途徑。小衛(wèi)星的伴隨,比如說空間站或者空間實驗室可以延伸大的飛行器的功能,反過來它又可以對大的飛行器,比如為我們的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進行服務,比如觀測外表檢查可能的損傷,來對大飛行器進行服務。所以我們相信在今后載人航天工程當中它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大家知道,我們下一階段就要開展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一項關鍵性的技術,這個小衛(wèi)星同時為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打下一些基礎,包括地面系統(tǒng)對兩個飛行器的軌道控制進行指揮、組織以及軌道預報等基礎性的工作,對交會對接是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的。至于大家問是不是有軍事方面的意義,我可以舉幾個例子,在90年代初期的時候,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和德國合作,也搞了一個伴飛衛(wèi)星,對和平號空間站進行檢查和診斷,進行繞飛實驗。
美國的航天飛機航天員曾經用手釋放過微小衛(wèi)星,同時用搭載筒來釋放科學實驗的小衛(wèi)星。去年,日本的月球探測的衛(wèi)星釋放了兩個伴飛衛(wèi)星,這也是伴飛衛(wèi)星的例子。我看不出他們這個有沒有什么軍事目的,我相信他們完全是和平科學研究的目的,我們也是同樣的。謝謝。
王兆耀:關于中繼衛(wèi)星的情況我補充兩句,上半年我國發(fā)射了一顆數據中繼衛(wèi)星,很成功。經過半年多的在軌調試,各項性能指標都達到了要求,發(fā)射這顆星主要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測控覆蓋率,這次大家在看轉播“神七”任務的時候,有時候中間突然斷了畫面,那就是因為現在測控覆蓋率低造成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提高對氣象衛(wèi)星、環(huán)境監(jiān)測衛(wèi)星、資源遙感衛(wèi)星的數據傳輸的效益和效率,這次的試驗非常成功。謝謝。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的問題給袁總,區(qū)別于“神五”和“神六”,能不能分別給我們講述一個火箭和飛船在這次執(zhí)行“神七”任務過程中,給您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及其背后有什么樣的技術支撐?謝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趙娜攝
袁家軍:對于“神五”和“神六”,大家知道是經歷了兩次載人飛行,從火箭的角度來看,這次飛行我們認為對于航天員飛行舒適性的改進在這次飛行當中得到了證實,因為我們看到發(fā)射過程中,三名航天員都招了招手,我們意識到這是我們在飛行的初期過程當中的一個固體和液體耦合振動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進。這也是我們火箭系統(tǒng)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花了三年多的努力。作為載人火箭來說,可靠性、安全性非常重要,但是它的舒適性,對于保證后續(xù)的任務也是非常關鍵,這個結果我們通過飛行得到了證實。
對于“神七”飛船來說,我覺得特別是這次和出艙活動密切相關的,氣閘艙的設計,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這個氣閘艙應該說兼顧了四項功能,第一,它本身是一個儲物艙,因為我們航天員在飛行過程中,在組裝和穿著之前,它是用來儲物的。第二,它又是一個工作艙,航天員在里面組裝,還要做很多的試驗。第三,它又是一個氣閘艙。第四它又作為一個軌道艙。把這么多的功能組合在一起,而且我們是第一次研制、第一次飛行就獲得了成功,我們感覺非常滿意。
我在這里也要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感謝全國各行各業(yè)對我們航天科技集團在火箭設計和飛船設計上給予的支持和幫助,這是我們大協作的結果。謝謝。
郭衛(wèi)民:由于時間關系,提問就到這里。從明天開始就是國慶節(jié)的長假了,在這里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今天的發(fā)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