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25日電(記者王成)“紅軍長征第一村”,開國少將涂通今題寫的七個大字,在福建長汀中復村村頭格外醒目。在這七個字背后,是中復村與紅軍唇亡齒寒、榮辱與共的魚水深情。 白墻黑瓦、飛檐翹翅——觀壽公祠始建于明初,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喜鵲巢式的門樓前豎立著一塊刻有“零公里處”的石碑,石碑前方就是紅軍長征的出發(fā)點。 “1934年9月30日,觀壽公祠前聚集了紅九軍團數(shù)千將士,他們舉行誓師大會,開始長征?!遍L汀縣南山鎮(zhèn)副鎮(zhèn)長鐘彬彬說。 在長征前,歷時七天七夜的松毛嶺保衛(wèi)戰(zhàn),讓萬余名紅軍將士的忠骨永遠留在了山峰險峻、松木茂密的松毛嶺上。 96歲的老紅軍謝鏡輝是這場戰(zhàn)役的親歷者?!皯?zhàn)役打了七天七夜,血流成河?!敝x鏡輝說,“來不及好好埋葬犧牲的戰(zhàn)友,我們就在山上挖坑,哭著把他們埋在一起?!?/p> “風吹竹葉響叮當,自動報名上前方,松毛嶺上殺敵去,殺得敵人一掃光?!笨邶X清晰、精神矍鑠的謝鏡輝還能斷斷續(xù)續(xù)地哼起這首傳唱至今的山歌。 “家家無門板,戶戶無閑人,當時中復村全員出動,青壯年上戰(zhàn)場,婦女們把谷子、芋頭、地瓜片一趟一趟送到前線?!辩姳虮蛘f。 “紅軍來了喜連連,接龍橋上人堆人,送糧送鹽送醫(yī)藥,不是親人勝親人?!敝袕痛謇锏募t軍橋,是中央蘇區(qū)時期的紅軍征兵處,這里見證了一幕幕“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爭相當紅軍”的感人場景。 “橋下的一口大鍋燒肉,吃完肉就到橋上報名參加紅軍?!贝迕耒娛男【吐牸t軍橋的故事,他指著橋上木柱上的橫線說,“這條線和帶刺刀的槍一樣高,是當時征兵測量身高的標線,到達這個標線就可以參軍了?!?/p> “在當?shù)乩习傩招闹?,紅軍橋更是一座連接紅軍、蘇區(qū)政府與勞苦大眾的連心橋?!辩姳虮蛘f。如今,中復村已經(jīng)成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壽公祠、紅軍橋也成為后人緬懷革命先烈的場所。 長征出發(fā)已經(jīng)80周年,在這個閩西山村,還時常響起這樣的歌聲:“郎當紅軍莫念家,專心革命走天涯;十年八載不算久,打倒反動再回來……” |
中國政府網(wǎng)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