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 韓墨 趙暉)“就長遠而言,我們看好亞洲市場,那里正在發(fā)生變革的地方是中國,”管理著430億美元資產的倫敦基金經理格林伯格發(fā)出建議。而就在1月8日,今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繼續(xù)把簡政放權作為“當頭炮”。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接連召開后,中國未來改革的框架和關鍵點均已呈現(xiàn)。海內外輿論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將2014年形容為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不少受訪專家注意到,中國決策層再次將2014年經濟政策的基調定為“穩(wěn)中求進”,但與往年不同,“改革創(chuàng)新”也同時進入核心議程。這其中既包含執(zhí)政者對中國經濟現(xiàn)狀的清醒認知,也透露出中國以改革迎挑戰(zhàn)、促調整的明確意志。
這一年,中國將發(fā)生哪些變革?又帶來哪些影響?海外的中國專家都在關注研判。用比利時經濟學家馬克·旺德皮特的話說,“(西方觀察家)對中國的期待總是存在。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增長的貢獻達到50%,可以說正主導著世界經濟的增長”。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訪問學者丹·施泰因博克說,盡管中國經濟今年硬著陸的可能性在下降,但北京必須處理好增長轉型中的諸多問題。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專家馬斯洛夫說,中國新一輪改革面臨“多重風險點”,包括經濟放緩壓力、居民收入失衡、不良貸款增加和地方債務激增等。
面對諸多挑戰(zhàn),新一屆中央政府給出答案: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智慧,系統(tǒng)性地解決發(fā)展中的問題。不少受訪海外專家期待,今年的中國改革至少在三大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均衡利益。“從2014年開始,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更高階段,不僅要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基本條件,還要確保發(fā)展成果能被更為廣泛的社會階層共享,” 西班牙智庫加里西亞國際研究所所長胡里奧·里奧斯說。
里奧斯認為,鑒于農村人口仍占中國總人口的一半,而城鄉(xiāng)差距一直在擴大,中國應盡快實行之前宣布的與農民權益有關的決定,包括土地權益、信貸支持、社保完善等,讓農民融入消費社會。與此同時,城市中產階層也需依仗大力度的財稅體制和收入分配改革,提高福利和保障水平。總之,改革成本應該更加均衡,權益分配也應更加公正。
第二,釋放活力。旺德皮特說,西方希望中國加速市場化進程,取消國企特權,減少對外資的限制,放開利率和匯率,放開水電氣等要素價格。而在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看來,釋放市場活力,意味著重塑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市場說了算,政府要做市場做不好、做不了的事”。
美國《紐約時報》的文章說,去年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波動凸顯金融體系改革的急迫性及挑戰(zhàn)?!靶疫\的是,中國金融部門的決策者已非常清楚改革的需求,包括深化金融服務業(yè)改革和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將拓寬民眾投資渠道和提高民眾投資收益,”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說。
第三,確保執(zhí)行。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近日撰文指出,2014年中國將呈現(xiàn)“增長持穩(wěn)改善,改革加快推進”的格局。其中,改革措施落實是關鍵,決策層已顯示出加快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執(zhí)行力,但改革阻力和難易的差異可能使各領域進展不盡相同。
德國《明鏡》周刊的文章說,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任組長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表明中國改革計劃的嚴肅性。這個高層決策體系調整政治機構和權力分配,實現(xiàn)決策過程集中化,有利于解決可能的利益沖突,并避免因權力分散導致政策淪為口號或遭到扭曲。
正如美國《時代》周刊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所說,2014年,對中國而言,應是成敗攸關的一年。過去數(shù)年來,中國一直面臨巨大挑戰(zhàn),但人們預言的最糟糕結果從未出現(xiàn)。中國一路調整求變,經濟保持從未有過的增長。中國領導層已向外界證明,他們有能力做出艱難決定并聰明地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