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30日電(記者 葉鋒)在高速公路首個免費通行日,全國各地選擇在30日出行的民眾多數(shù)陷入一場空前的擁堵中。路堵,出行游玩或回家團聚的人們心里更堵,有人調(diào)侃稱這是在“免費添堵”。
高速路節(jié)假日免費,民眾期盼已久,近年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們也不斷呼吁。今年起決定在春節(jié)、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四個重大節(jié)假日,全國收費公路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這一舉措將明顯減少人們出行成本,可說是切實的惠民之舉。
不過,從實施首日情況看,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買路成本”大為降低。一些從上海自駕到浙江杭州、湖州等地探親訪友或結(jié)伴旅游的私家車主說,今年國慶出行走高速,來回可省數(shù)百元,相當于省下小半箱油。據(jù)預測,高速公路重大節(jié)假日免費的一年減收額預計可在100——200億元之間。
憂的是,“時間成本”急劇增加。半夜零時25分從深圳出發(fā),整整7個小時后,才走80多公里;早上7時30分從上海長途汽車站出發(fā),到達130公里以外的目的地江蘇海門時,已是下午兩時……這樣的例子在30日當天舉不勝舉。由于車流量井噴,高速路成了“停車場”,速度近于爬行。對許多出行者來說,看似省下了錢,卻搭上大把大把的時間和心情。更郁悶的是乘坐大巴出行的人。由于大巴不在免費通行之例,出行票價沒有任何降低,但他們同樣嚴嚴實實地被堵在路上。
值得肯定的是,為應對“如期而至”的巨大車流,有關(guān)政府部門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比如,增派人力上崗、加強信息發(fā)布、開設小型車輛免費通行的專門通道等,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及時跟進,對疏導車流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不過,眼下暴露的問題也亟待引起高度重視。中國不少城市正快速步入“汽車社會”,私家車保有量快速增長;隨著收入不斷增長,旅游、度假等帶動的出行量逐年增加;在“穩(wěn)增長”過程中,市場化機制主導下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設將持續(xù)進行……中國問題的復雜之處就在于,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博弈廣泛而深入,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本是為民惠民的好事,但如果考慮不周,就難以收到預期中的“多贏”。如何從民生、市場等多個角度實施、完善高速公路節(jié)假日免費政策,考驗著各級政府、部門的智慧。如何科學利用“價格杠桿”引導市場需求,需要全面考慮、審慎決策。而在這個過程中,廣泛聽取民眾、路橋公司、政府部門等多方意見,以形成相對全面、完善的政策體系,顯得尤為關(guān)鍵。
需要指出的是,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很多民眾擔心,針對此次免費通行產(chǎn)生的大面積擁堵,高速公路公司會借題發(fā)揮,甚至宣稱“暴利有理”,致使相關(guān)政策不進反退。
短期看,高速公路尚不具備全部免費通行的條件,但從體制機制上改革完善高速公路建設運營機制、清除其暴利生成的土壤,讓人們的出行負擔盡快“回歸合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動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