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海玉樹4月25日電(記者 駱曉飛)震后第十天,玉樹災區(qū)農村公路全部實現(xiàn)暢通,救災人員和物資順利運抵了最偏遠的受災鄉(xiāng)村;一旬的時間,水利水務部門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不分晝夜,鉆井鋪線,把純凈甘甜的地下水送到了每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這是值得銘記的十天,為了讓災區(qū)的夜晚亮堂起來,供電系統(tǒng)有人將生命永遠留在了高原……
這十天,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恢復和保障系統(tǒng)的數(shù)千無名英雄心系受災群眾,忘我工作,保持了災區(qū)基礎設施恢復和保障工作的高效運轉,讓受災群眾很快就吃上了飽飯,喝上了干凈水,通上了電。
53歲的牛妞一家已經在位于玉樹縣結古鎮(zhèn)賽馬場的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寄居了9天。24日,他們一家終于等來一個好消息,由于通往她的家鄉(xiāng)下拉秀鄉(xiāng)俄多達松村的鄉(xiāng)村公路已經恢復暢通,她們一家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記者在賽馬場臨時安置點見到牛妞時,她正在照看著自己的4個孫子和外孫,她告訴記者,聽說路打通以后,救災帳篷和食品已經送到了她的家鄉(xiāng),所以她的兩個兒子已經先回俄多達松村了。
“兩個兒子回來以后,我們就可以回家了。”牛妞說,不管遭受多么大的災難,回到家里重新開始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回到家里,生活就正常了。
對居住在玉樹州職業(yè)技術學校操場臨時安置點的桑南措姆來說,地震發(fā)生之后,洗個手或飯后刷個碗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是自從22日水務部門的臨時供水設施通到安置點以后,她每天盡可以把鍋碗瓢盆洗個干干凈凈。
24日下午,在臨時供水點的水龍頭旁邊,桑南措姆把從坍塌的房屋下挖出來的家什徹底清洗了一遍,整齊地擺放在了帳篷中。
“不能總是吃方便面和炒面,生了火、做了飯,這個家才是溫暖的。”桑南措姆說,現(xiàn)在自來水已經接到了帳篷邊,爐子和煤等救濟物資也已經發(fā)到臨時安置點,自己燒火做飯已經沒有什么困難。
民主路、勝利路、當代路等原本是結古鎮(zhèn)最繁華的幾條商業(yè)街,震后最初幾天一度門可羅雀。24日,當記者再次走上這幾條街道時,這里又悄然顯現(xiàn)出繁華。
在民主路,由青海省商務廳組織的西寧等地各大商場售貨車排成一溜,勝利路,自發(fā)出來的各類商攤一家挨著一家,有賣肉、蔬菜、水果、小吃、飲料等食品的,也有賣衣服、鞋帽、墨鏡、爐灶、衛(wèi)生紙等日用品的。
據(jù)青海省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產恢復組組長楊伯讓介紹,“4·14”地震致使214國道、機場路和玉樹州境內的67條農村公路發(fā)生了塌方,電力中斷,供水系統(tǒng)癱瘓,通信不暢,基礎設施保障一度成為抗震救災和恢復受災群眾生活的最大的問題。
為此,15日凌晨,青海省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時組建了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產恢復工作組,由交通、水利、通信、電力以及油料供應等部門組建的搶險救災應急保障隊伍,及時調配人力、機械全力以赴對主要交通干線及農村公路進行搶修保通和全面維護,并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供電工程和供水工程。
“經過上千人10天努力,截至24日,玉樹州中斷的農村公路已經全部搶修暢通,救災物資和人員已經運抵最偏遠的災區(qū)。”楊伯讓說,截至目前,交通部門已累計投入搶險保通人員1400人次,各類機械70臺套,清理塌方56000方,修筑便道500多米。
青海省水利廳廳長于叢樂說,在飲用水供水管網恢復建設方面,水利部門從青海省內13個縣市抽調的13支應急供水搶險隊,從15日開始分片開始搶修,至17日17時完成了水源地恢復工程,經過專家對水源的檢測,水質量是放心的、安全的,隨后用臨時管道將水通到了各個受災群眾安置點。截至目前,結古鎮(zhèn)內已建立12個臨時飲用水供應點。
另外,由國土資源部門牽頭的尋找新的水源地的工作也已經啟動,第一眼飲用水供水井已經于23日出水,可滿足1.5萬人的用水需求,與此同時,還有三眼井正在施工。
楊伯讓說,目前交通、水利、通信和電力等基礎設施保障已經實現(xiàn)了應急保障,可以基本滿足受災群眾的日常生活。同時,他告訴記者,目前在災區(qū)基礎設施保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僅僅是一種應急保障,今后這方面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主要是基礎設施保障要由應急保障向常規(guī)化的保障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