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王希、劉景洋)入夏以來,全國天氣經常呈現出水旱相加的復雜態(tài)勢。中央氣象臺17日10時同時發(fā)布暴雨預報和高溫橙色警報,南方的高溫仍將繼續(xù),而北方大部遭遇了一場強降水。今年我國天氣形勢為何如此復雜?氣象部門如何做好預測服務?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17日就此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
長江中下游伏旱苗頭顯現
熱!熱!熱!入夏以來,我國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qū),特別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重慶等地連續(xù)出現高溫晴熱天氣,讓當地居民叫苦不迭。
據氣象部門預測,17日“火爐”重慶以及江蘇等地最高氣溫達到40攝氏度;上海市17日上午氣溫快速上升,氣象部門2小時內連發(fā)預警,將高溫黃色預警升至橙色預警信號;安徽蕪湖一地的最高氣溫已經突破了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葉殿秀表示,從7月8日起一直持續(xù)至今的高溫天氣過程已經是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南方出現的第二次較大范圍的高溫天氣。
她分析認為與發(fā)生在6月18日至21日的高溫天氣一樣,造成此次南方高溫盤踞的主要因素是今年該地區(qū)副熱帶高氣壓位置偏北、勢力偏強、持續(xù)不退。她表示,此次高溫目前還沒有緩解跡象,晴熱范圍還將不斷擴大,可能會從目前的江南、華南,擴大到江淮、黃淮一帶。
與往年不同,由于雨帶北跳,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集中的降雨持續(xù)時間很短,氣象專業(yè)領域把這種情況稱為“空梅”年份。同時,到目前臺風生成偏少、登陸次數雖與往年基本持平但強度偏弱、影響范圍小,也加劇了南方地區(qū)烈日似火的影響。
葉殿秀認為,從持續(xù)時間、程度到影響范圍,目前的高溫天氣與常年相比仍屬正常。“事實上這些地區(qū)每年夏天都有這么一段高溫天氣,短則十數天,長則一兩個月?!钡瑫r提醒說,由于連日少雨加劇了高溫天氣的危害程度,上述地區(qū)已顯現出伏旱苗頭,各地應在農業(yè)生產、人民生活用水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華北四川“遭遇”強降雨 東北低溫旱澇疊加
對于目前發(fā)生在華北大部、四川等地的降水,氣候專家認為只是過程性的,可以有效緩解華北地區(qū)前一段的酷熱天氣,但對于四川地震災區(qū)的百姓來說確實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據了解,目前中央氣象臺已經加強了對四川氣象預報部門的指導,有針對性地展開天氣會商,防止由強降水可能引發(fā)的次生地質災害。
與江南地區(qū)高溫同樣引人關注還有東北地區(qū)低溫旱澇疊加的情況。我國東北大部尤其是黑龍江省今年5月底至今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6月份這種情況更加明顯。最新監(jiān)測數據顯示,黑龍江省6月份平均氣溫僅為17.0攝氏度,比常年偏低2.0攝氏度,月平均日照時數比歷年同期偏少75小時。同時該地區(qū)前期干旱,目前則發(fā)生持續(xù)降水。
氣候專家對此分析認為,今年春季以來大氣環(huán)流異常,后又受到東北冷渦勢力影響是造成低溫多雨的主要原因,據預測近期這種情況仍將維持。
農業(yè)氣象專家提示說,旱澇相加、長期低溫的天氣不僅對目前處于生長關鍵期的農作物生長非常不利,還有可能帶來農業(yè)病蟲害。各地要加大田間普查力度,對達到防治標準的地塊,指導農戶立即噴藥防治。
氣候變化增大預測難度
在氣象領域,梅雨不明顯或梅期很短的年份被稱為“空梅”年份。1951年以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一共出現過5個“空梅”年份,其中2000年以后就集中發(fā)生了三次,頻率明顯提高。
“毫無疑問,高溫、凍害、強降水等極端天氣事件背后有著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的大背景。這事實上也給我們的氣候氣象研究工作帶來了新挑戰(zhà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葉殿秀說。
盡管預測難度加大了,但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社會需求,氣象部門正在積極尋找應對之策,加強對天氣形勢的研判。葉殿秀介紹說,除了提供傳統(tǒng)上10日以內的近期天氣預報和按月、季度、年提供的趨勢性氣候預測外,氣象部門正嘗試開展20日至30日內的中遠期預報服務。
“這類延伸期預報服務彌補了以往預報類型之間的‘縫隙’,為公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樣重要的是老百姓應該增強對氣候變化的認識,更加注意保護環(huán)境。”葉殿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