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飄揚的旗幟
——寫在全國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之際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孫承斌 譚浩 李亞杰)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愛國主義,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前進的力量。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在黨中央的部署下,全國即將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廣泛開展面對面的宣講活動,深入開展有特色的群眾性活動,大力開展學習先進典型活動,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重溫過去,銘記歷史,必將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同心同德推動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奮力開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
永遠堅強的核心
一間間普通的土屋、一張張漆跡斑駁的桌椅、毛澤東推過的碾子、周恩來雨夜救鄉(xiāng)親用的馬燈……在西柏坡,珍貴的文物、感人的故事給北京游客小林夫婦留下了深刻印象。
紅土地上留下了無數(shù)革命先輩的足跡,浸潤著紅色文化的歷史記憶。如今,“紅色之旅”正成為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形式。
“不知道過去什么情況,就不懂得現(xiàn)在要干什么,更沒法展望未來?!睆囊粚弥潦粚靡恢睋稳珖舜蟠淼纳昙o蘭說,舊中國四五億人中,逃荒要飯的有多少啊?現(xiàn)在是13億人,解決了吃飯問題,并正在走上小康之路,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取得的這一成就是很偉大的。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chǎn)黨就自覺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使命,帶領中國人民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
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每當危急關頭,困境絕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總會挺身而出,帶著陽光般的心,用堅強的意志筑起偉大的精神長城。
方志敏、劉胡蘭、董存瑞、吳仁寶、任長霞、鐘南山、蔣敏、王瑛……從革命戰(zhàn)爭歲月,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一串串共產(chǎn)黨員的名字,如群星璀璨,布滿民族精神的長空。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堅定自覺地永遠跟黨走。
高擎飄揚的旗幟
4月5日早上,滿山遍野盛開的“英雄花”杜鵑為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增添了幾分莊嚴和肅穆,85歲高齡的吳雪亞女士特地從上海來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祭奠在革命中犧牲的丈夫。
南京雨花臺,曾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名勝區(qū),但在白色恐怖的黑暗年代,這里成為殺害革命志士的刑場,成千上萬共產(chǎn)黨人和愛國志士在雨花臺慘遭殺害。
新中國成立后,雨花臺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祭掃也成為富有意義的傳統(tǒng)紀念活動。前來憑吊的隊伍中除了烈士親屬,還有大中小學生團體,以及自發(fā)前來憑吊的市民。
祭奠英烈的意義遠遠超越形式本身,因為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導向,對每一個公民而言都是一次靈魂的觸動和拷問?!凹o念先烈雖然只是種形式,但這種活動本身可以對人們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強人們的紀念意識,更加體會責任與使命的意義?!鼻迦A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
自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華民族陷入了災難的深淵。當盧溝橋的隆隆炮聲將中華民族推向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時,“是共產(chǎn)黨領導了8年抗戰(zhàn),才迎來了最后的勝利!”北京市房山區(qū)70多歲的王秀峰老人感慨地說,“我們不能忘記,面對滅種的空前危機,是民族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中國人的幸福生活。”
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標志著中國人民經(jīng)過100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重大歷史意義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前進方向,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凝聚巨大的力量
“當年駐外時總覺得國外多么發(fā)達,現(xiàn)在看看我們國家發(fā)展得更好,進步得更快,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一代,感受著改革開放30年的豐碩成果?!比ツ甑?,一場“中國對外開放30周年”的回顧展覽,讓朱平原老人觀后感慨萬千。
一次次成就的展示,激起的是億萬人民對祖國不斷繁榮富強的無限自豪,凝聚的是億萬人民不斷升華的愛國主義情懷。
“如今,出境旅游已成尋常事,家里有輛汽車也不再讓人羨慕……”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程惠芳擺出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
新中國第一個GDP數(shù)據(jù)是1952年的679億元,而到了2008年,我國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已超過30萬億元,GDP總量位居世界第四。
數(shù)據(jù)的背后,蘊含著這樣一個事實--發(fā)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經(jīng)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設穩(wěn)步推進,文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建設全面展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睓z察出版社編輯史朝霞說,“我深受鼓舞,倍感自豪。”
“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焙\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話語猶在耳畔。
在帕米爾高原收看電視實況轉播,在雪域高地暢游網(wǎng)絡世界,在洱海之畔傾聽白族姑娘吟誦新的生活……發(fā)展中的一樁樁小事、一個個變化,包括史朝霞在內(nèi)的億萬中國人感同身受。幸福掛在他們臉上,也寫在他們心里。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輝煌成就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不渝地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推向前進。
堅持正確的道路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選擇什么樣的社會制度,是其歷史發(fā)展走向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決定的。基于近代以來受欺侮、受壓迫的歷史,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們選擇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讓歷史告訴現(xiàn)在,用理想承載未來。
幾年前,紀錄片《復興之路》的熱播為人們提供了一次生動、深刻的教育載體。“震撼人心”“發(fā)人深省”“刻骨銘心”“熱血沸騰”……一位學者在評介《復興之路》時說:“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昌盛,從溫飽不足走向總體小康,從封閉自守走向全面開放,我們?nèi)〉玫囊磺袆倮瑲w根到底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中國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
近代以來,面對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特殊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條件,面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無數(shù)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在這一過程中,“全盤西化”的道路失敗了,教條化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也行不通。
當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fā)展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實行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的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
“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國情和歷史,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敝醒朦h校教授葉篤初說。
走什么樣的道路,選擇什么發(fā)展方向,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鮮明地指出:“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p>
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一論斷,既是對我國3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深刻總結,也是對旗幟道路這一攸關未來中國命運重大問題的堅定回答。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模式具有強大的生機活力。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
筑起共同的支柱
“廠房塌了可以重建,機器壞了可以修理,只要精神不倒,東汽就不會倒!”
面對破碎的家園、受難的同胞,東汽迅速把一支生產(chǎn)大軍組織成強大的搶險救災大軍--
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第8天,東汽災后第一批產(chǎn)品起運出廠;
震后1個月,大部分關鍵設備恢復運轉,總體產(chǎn)能恢復到震前50%以上;
震后半年,遭受毀滅性打擊的東汽圓滿完成全年生產(chǎn)任務,工業(yè)總產(chǎn)值刷新了歷史紀錄;
……
“越是大災大難,越能激發(fā)東汽人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勇氣,這就是‘東汽精神’的基石?!睎|汽總經(jīng)理張志英說,這種在平常中歷練、在危難中迸發(fā)的“東汽精神”,就像當年鐵人王進喜帶領工人創(chuàng)造的“大慶精神”一樣,凝聚成催人奮進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鼓舞著人們。
一個民族在最關鍵的時刻,更顯其精神的力量。一次次災難,同時也一次次彰顯了民族精神的升華和時代精神的凝聚。
從33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搶險;從2003年抗擊非典,到去年迎戰(zhàn)冰雪、抗震救災……正是一次次災難憂患的嚴峻考驗,砥礪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推動著中國社會在挫折中奮進,在逆境中前行。
在新中國60年發(fā)展史上,英勇的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精神標桿--“紅旗渠精神”“抗洪搶險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每一個時代精神,都是人民群眾的激情創(chuàng)造,都是國家力量的不斷提升,都是民族精神的豐富拓展。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武漢大學副教授李旭輝感嘆道。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靠的是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抵御外侮、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靠的是這樣的精神;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由貧窮走向小康,靠的是這樣的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辟新征程,還是靠這樣的精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當前,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影響仍未見底。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引導人們從歷史和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成就和經(jīng)驗相結合的高度,深刻認識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重大歷史意義和60年來的輝煌成就、寶貴經(jīng)驗,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依然存在,進一步增強變挑戰(zhàn)為機遇的信心和勇氣,增強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意志和決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愛國主義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支柱。團結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的中國人民,一定能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群策群力推動科學發(fā)展,眾志成城促進社會和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