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號7月12日電(記者崔靜)嘟、嘟、嘟……伴隨著一陣急促的報警聲,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紛紛穿上救生衣,按指定線路有序跑到甲板兩側的救生艇旁,列隊站好。
這是11日晚8時許發(fā)生在“雪龍”號上的一幕。當晚,“雪龍”號在長江口2號錨地停泊,并按照慣例在正式駛往極地前舉行救生與消防演習。
中國第三次北極科考隊由科考人員和船員等共122人組成。三副席永濤說,為了保證緊急情況下所有科考隊員的安全,“雪龍”號準備了充足的救生與消防設備。
救生方面,“雪龍”號左右兩舷各配有一艘救生艇,每艇可以乘坐66人。此外,船上還攜帶了15個救生筏,分別布放于左右兩舷和后艙飛機平臺。除了給每位隊員配備一件救生衣和一件連體式浸水保溫服外,“雪龍”號上還備有救生圈等各種救生設備。
席永濤說,船舶航行期間可能會遇到碰撞、擱淺、觸礁等危險,但與這些危險相比,火災導致的船舶全損率更高,可能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為此,“雪龍”號也配備了充足的消防設施,包括水滅火、二氧化碳滅火、泡沫滅火等各種固定式滅火系統(tǒng),以及二氧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等移動式滅火裝置。
“雪龍”號上還安裝有火警系統(tǒng),每個房間里都裝有感溫探頭,樓梯里裝有感煙探頭。這些探頭一旦感應到溫度或煙霧濃度超標,會在第一時間向駕駛臺報警。
科學探索的和平之旅——科學家詳解中國第三次北極科考目標
新華社“雪龍”號7月12日電(記者崔靜)俄羅斯在北極海底“插旗”,加拿大宣布將在北極地區(qū)建軍事基地……近年來,受北極資源利益驅使,一些國家在北極地區(qū)展開了主權爭奪戰(zhàn)。11日啟程的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帶著什么目標奔赴北極?科考隊首席科學家張海生說,這次科考完全是為了研究北極的氣候變化,沒有針對北極資源的考察任務。
“研究環(huán)境變化對北極的影響及對中國氣候的影響是近年來中國確定的北極考察目標,中國的北極科考活動都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張海生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
張海生說,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在中國前兩次北極科學考察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北極的快速變化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效應;二是研究北極環(huán)境的快速變化對中國氣候環(huán)境及經(jīng)濟社會的影響。圍繞這兩大科學目標,科考隊將重點開展物理海洋學、生態(tài)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地質和地球物理等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完全是一次科學探索之旅、和平之旅,”張海生說。
他介紹說,一系列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今年北極地區(qū)海冰消融的情況可能比去年更嚴重。為此,中國第三次北極科考將著重加強對北極地區(qū)海-冰-氣相互作用的研究,這不僅包括了解海冰消融的情況,也包括考察海冰消融后對海洋及大氣的影響。
海洋、海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和變化,不僅影響整個北極地區(qū),也會對中國的氣候變化產(chǎn)生重大影響。張海生解釋說,中國的整個氣候受季風影響,而來自北方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就是一種干季風,它不僅影響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特別是東北地區(qū)的氣溫高低、干旱程度等,也影響到中國中南部的雨量大小?!皩嶋H上,今年春節(jié)前后發(fā)生在中國南方地區(qū)的冰凍雨雪災害,某種程度上就和北極有一定關聯(lián)。”
“氣候環(huán)境的變化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密切相關,因此了解和認識北極對中國國家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與長遠的戰(zhàn)略意義,這是中國開展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的真正目標所在,”張海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