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4日電(記者丁銘、林嵬)為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和黃河下游頻繁斷流的嚴峻形勢,我國從1999年3月開始正式實施黃河水量統(tǒng)一調(diào)度,從而確保了黃河連續(xù)7年不斷流和上中下游公平用水,化解了黃河枯水期危機。
記者從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近年來,黃河流域連年干旱少雨,主要來水區(qū)來水嚴重偏枯。2000年至2002年,黃河花園口站天然徑流量都低于斷流最為突出的1997年。特別是2003年1月至7月,來水僅為多年同期的5成,是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小值,龍羊峽、劉家峽水庫逼近死水位。2003年以來,頭道拐、龍門、潼關、利津等斷面20余次跌破預警流量。
與此同時,近兩年來沿黃地區(qū)引黃灌溉面積大幅增加,用水需求大量增加。特別是2005年,寧蒙灌區(qū)和山東又遭遇了50年不遇的干旱高溫天氣,使黃河下游春灌用水量創(chuàng)6年以來最大值。
面對嚴峻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和防斷流的形勢,我國從1999年3月開始對黃河水量實施統(tǒng)一調(diào)度,黃河水利委員會與沿黃有關單位通力協(xié)作、密切配合,通過綜合運用行政、工程、科技、法律、經(jīng)濟等手段,強化管理、科學調(diào)度、優(yōu)化配置水資源,及時化解了一次次斷流危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