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5月5日電(譚進 呂建剛)總面積為68.7平方公里的浙江新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五一”前夕正式開園。
專家介紹,硅化木是古代樹木因火山噴發(fā)而被埋入地下,并在與空氣隔絕和地質作用的漫長過程中被含硅鈣物質所替換,使樹木逐漸變成了具有樹干外形和木質纖維結構的古樹化石形態(tài),具有獨特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品位。人們習慣稱這些歷經(jīng)億萬年而不腐的硅化木為“長壽木”。
新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浙江省東部山區(qū),包括十里潛溪、穿巖十九峰等多處景區(qū),已發(fā)現(xiàn)300多棵硅化木和116處地質遺跡。其中一棵原地直立的硅化木最大直徑為3.5米,被稱為“硅化木之王”。
記者在公園內的鏡嶺鎮(zhèn)安溪村白堊紀木化石“森林”里看到,許多外形各異的硅化木年輪清晰、石質堅硬,硅化程度很高,有的甚至連樹皮、樹節(jié)和蛀蟲咬過的疤痕都保留完好,似乎在向參觀者訴說自己上億年來的神奇經(jīng)歷。
科技部華東重要地質遺跡評價項目負責人陶奎元研究員說,新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還天然記錄了我國大陸東南邊緣白堊紀盆地構造——沉積——火山等一系列重大的地質事件,并系統(tǒng)保存著白堊紀盆地豐富的地質遺跡,因此又被地質界譽為華東火山活動的全息檔案館和復合型丹霞地貌的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