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0月19日電 (記者王建華 常愛玲 何豐倫)中國與東盟正在創(chuàng)建之中的自由貿易區(qū)向世界展示著一個誘人的前景——使本區(qū)域內的億萬窮人獲得廣泛公平分享增長和繁榮的機會,最終脫離貧困的泥沼。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馬孆說,迅速減少赤貧人群和饑餓人口,正成為中國和東盟10國創(chuàng)建自由貿易區(qū)的重要動力,他們很想在落實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方面樹立自我發(fā)展的全球典范。
世界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貿易的增長已成為中國和東盟各自實現(xiàn)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并且能夠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目前中國的貧困人口仍達2610萬;而在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東亞新興國家中,約13%的人口仍處于極端貧困,其中柬埔寨、老撾等最不發(fā)達國家的貧困人口比例則超過30%。
東盟秘書長王景榮19日在南寧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提高本地區(qū)赤貧人口的收入和福利水平,是東盟與中國創(chuàng)建自由貿易區(qū)的重要目標之一。
自2002年起,隨著一系列降低關稅和減少其它貿易管制措施協(xié)議的簽署和落實,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增勢迅猛,其增速明顯快于各自總體對外貿易增速,至2004年,年均增幅近40%,達1059億美元。
今年7月起,中國和東盟約7000種產品的降稅進程全面啟動,到2010年,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將降為零,加之其它非關稅壁壘的逐步清除,預計雙方的貿易額將增至2000億美元。
據泰國曼谷朱拉隆功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屆時,這個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qū)將使東盟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增0.9%,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增0.3%。
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東盟國家正通過向中國擴大出口獲取巨大收益。2004年東盟從中國獲得了約200億美元的貿易盈余。目前東盟國家還已獲得中國10多億美元的實際直接投資。東盟還通過從中國進口廉價的中間投入品使自己的生產商提升了競爭力。這些都促使東盟國家增加了就業(yè)機會和窮人的收入。
而對于中國來說,雖然目前從東盟國家的進口大于對其出口,但占進口比例較大的初級產品和原料產品被加工成了更高一級的制成品后出口到其他發(fā)達經濟體,中國因此獲益。
促進公平已成為未來5年中國的政策重點。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專家翟昆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正在為窮人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產品出口改善市場準入,而農業(yè)及其產品正是窮人的主要謀生手段。
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在越南和柬埔寨,超過90%的貧困家庭以農為生;在印尼、菲律賓和泰國,超過三分之二的貧困家庭以農糊口。
2004年1月1日,中國和東盟在自由貿易區(qū)框架下實施了“早期收獲計劃”,下調農產品關稅,到2006年,將有約600項與窮人利益攸關的農產品的關稅降為零。
目前,農業(yè)仍是發(fā)達國家高度保護的敏感部門,貿易壁壘高筑,市場嚴重扭曲。馬孆說,中國與東盟的農產品貿易將在目前每年30多億美元的基礎上猛增,雙方的窮人將因此獲得分享貿易自由化好處的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