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季明、朱薇、鄭天虹)從在車間、工地忙碌的農民工,到走進人民大會堂履職的全國人大代表,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三個普通人,代表著全國2.1億農民工進入人民大會堂。
兩會開幕以來,在眾多媒體鏡頭的追逐下,在無數(shù)關切的目光中,三位農民工代表的履職由生澀走向成熟,積極建言獻策,從容應對提問,在各種場合為維護農民工權益而大聲疾呼。
履職:為農民工代言責無旁貸
“有人對農民工當選人大代表,既高興,又有點擔憂,認為你們履行職責的能力可能弱一點,另外,來自基層的最真實的情況,在高官面前,有可能不敢如實地說出來,請問你們對這種說法有什么看法?”
在全國人大為10名基層代表組織的集體采訪中,3名農民工代表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而他們也用自己的履職經(jīng)歷,對這個大家所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3月7日,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胡小燕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兩點建議,優(yōu)化農民工的就業(yè)環(huán)境,增加農民工收入,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yè)技能培訓;更加關注農民工子女,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胡小燕的發(fā)言,受到與會的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
抵達北京以來的一周,無論是在團組審議發(fā)言中,還是在面對媒體采訪時,保障農民工權益都是三位代表說話的關鍵詞,他們用最樸實的語言和身邊的經(jīng)歷,為農民工收入、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子女等多個領域權益而呼吁。
“這些天我都睡不著,總想農民工的一些問題,” 康厚明代表說,“我最大的愿望是在擔任代表期間,能把農民工希望解決的問題盡量地向黨和政府建議,得到最大的關心與幫助?!?/p>
遺憾:關注我們個人多過我們所提建議
據(jù)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選舉聯(lián)絡人事任免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楊成勇介紹,“在農民工集中的省市,應有農民工代表產生”是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換屆的新規(guī)定。廣東省據(jù)此以農村居民、外省戶籍、公司一線工人這三個條件推薦農民工代表,胡小燕在廣東省總工會的推舉下參與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并最終在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以740張贊成票高票當選。
臨行前,三位農民工代表都做了大量的實地調研。朱雪芹在來前一個月都忙于下建筑工地、餐飲企業(yè)、工業(yè)園區(qū)與農民工面對面交流,上工會、勞動保障部門聽取意見,單單座談會就搞了十多場;康厚明和胡小燕也紛紛把身邊的工友作為調研對象。
在為把農民工的心里話帶進人民大會堂而欣慰的同時,三位農民工代表也對自己一周來的履職表現(xiàn)有些遺憾。朱雪芹說,我們三個代表要付出比其他代表更多的努力才能履行好代表職責,可現(xiàn)在我們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
忙碌,是三位農民工代表來京后的共同特點??岛衩鞔硐蛴浾咛龟惲俗约杭刃老灿挚鄲赖拿苄膽B(tài),一方面記者“狂轟濫炸”的采訪讓他有些力不從心,有一天晚上到了12點還有大批記者在他房間不愿離開;另一方面,他又很想借助媒體幫農民工多說說話。
為了看懂財政預算報告,胡小燕每天晚上都要到十二點才睡覺。與此同時,胡小燕還繼續(xù)保持著與農民工的“熱線聯(lián)系”,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有沒有農民工給她新的留言,“真是感到時間不夠用?!?/p>
三位農民工代表對記者說,作為第一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自己知道一定會成為今年兩會的“新聞人物”,但希望媒體在關注他們個人的同時,能夠更加關注他們所提出的建議;而作為農民工代表本身,也將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履職能力,“爭取明年能為農民工提出議案?!?/p>
期待:更多農民工通過奮斗改變人生
三位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農民工代表,由衷希望全國2.1億農民工中能有更多人復制或者超越他們的成功,“希望下一屆能有更多的農民工代表和委員?!?/p>
從一個不起眼的打工妹到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花了10年時間。1998年為改善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胡小燕將一對雙胞胎孩子留在四川老家,追隨丈夫一起去南方打工。在佛山這座以生產陶瓷聞名的城市里,胡小燕先后從釉燒窯頭工做到分級員,6年前則轉為成品車間跟班質檢。
同樣的道路,朱雪芹花了13年。1995年高中輟學后,朱雪芹從江蘇睢寧農村來到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打工,從最基層的縫紉工開始,通過從不間斷的刻苦學習,成為上海市第一批農民工勞模,期間兩次去日本進修。現(xiàn)在朱雪芹是公司的工會副主席、團支部書記,同時還是一名日語翻譯。
今年45歲的康厚明則走過更長的路,從16歲起他就進城打工,曾先后在西藏、廣東、重慶等地務工,現(xiàn)在是重慶城建控股(集團)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處農工班班長,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
吃苦耐勞、永不放棄、刻苦學習,是三位代表心目中農民工成功的先決條件。胡小燕在她的博客寫道:人生重要的是活出生命的精彩,把生命的意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不管是發(fā)生了什么事,首要的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和態(tài)度,決不是如遭滅頂之災或無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