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5年8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fā)布廳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請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介紹藥品醫(y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看到材料上說,我國藥品注冊申報積壓比較嚴重,有沒有具體數據說近年來到底一共積壓了多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積壓嚴重的問題?怎么解決?材料上說目標是2016年底消化完成注冊積壓的存量,這樣嚴重的積壓存量,如果想在明年年底之前消化完成,肯定要加快審批速度,會不會影響到藥品質量的問題? [吳湞]當前藥品的積壓問題,總共積壓了多少,國家藥品審評中心正在進行審評的一共是21000件,和現在具體審評能力來講,說實話任務量還是比較大,我們的能力和現實的審評量有比較大的差距。大家很關心,為什么有2100件?歷史的背景和有關原因給大家做一個解讀。藥品審評積壓,這是很復雜的過程,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問題,既有體制性的因素,也有機制性的情況,這些情況是交錯在一起的。 首先,藥品注冊審評積壓是歷史造成的。大家知道,藥品審評在2000年以前都是由各省里承擔,所以審評量都在各省分散。2000年以后,審評方式進行了改變,全部集中到中央來,因為藥品審批事項中央事權,全國應該統(tǒng)一,不能分散,這是一個很大的改革,也是一個很好的進步。因此,把分散在各省的審評權力全部上收到中央來,審評量自然就增加了,但是相應的人員力量沒有跟上,所以從上收以后,藥品積壓問題始終存在。 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審評積壓的高峰,比如說2005年,我們曾經手上積壓過17000件,那時候審評人員只有100來人,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削了峰。但是到了2007、2008年第二次高峰又來了,那時候積壓了27000件。所以,2008年采取集中審評,解決了審評的積壓問題,但是你看,從2011年以后,特別是近兩年,又出現新的積壓,現在到手上是21000件,這就叫三次高峰,三次波浪。 我們盡管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來解決削峰問題,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積壓問題本身就是歷史形成的,這里面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比如現在的企業(yè)發(fā)展很快,但是產業(yè)基礎又比較薄弱,低水平重復現象比較嚴重。我們國家應該說還是仿制藥為主的國家,現在我們手上在審的21000個品種,90%是化藥仿制藥,化學藥品里絕大部分,80%以上是仿制藥。現在仿制藥里面,水平不高,標準定得不高,現行法律規(guī)定,仿制藥是仿現有國家標準,使得大家認為是仿標準,門檻就低了,門檻一低,申報量就大,申報量大的過程當中,重復率特別嚴重。 我們有個數據,有八個品種,有100多家企業(yè)在申報,有23個品種,有50到99家申報。89個品種重復申報企業(yè)有20-49家。就這樣三個數字,該有100多個品種,涉及到申報件將近三千件,大家就可以看出來了,申報積壓重復率有多高。因為重復,所以現在市場上很多產品批文閑置很厲害?,F在全國藥品生產企業(yè)擁有的批準文號是16.8萬個,但是真正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只有五萬多個批文,換句話說2/3的批文在睡覺。這就是一個現象,一方面過剩的產品沒有生產,另一方面還有企業(yè)繼續(xù)在申報。實質上這種重復占用了我們非常有限的審評資源,而且批準的產品又沒有多大的市場價值。 還有一個原因,現在企業(yè)申報質量不太高,因為大家都想要快,所以在資料申報還沒有完成、不完全就在報,我們受理的資料里,不完整性、不規(guī)范性比較普遍,甚至可能資料里面還有不真實性。什么叫不真實?不真實就是弄虛作假。大家注意到,最近發(fā)布了一個公告,關于臨床實驗數據的核查,目的就是打擊和查出在臨床實驗當中的弄虛作假。不真實,不完整,就是說這個數據不能證明這個藥品有效和安全,這樣的藥品能批嗎?不敢批。還有一些不規(guī)范,報的資料沒有辦法開展審評。如果不規(guī)范、不完整,這樣的資料就要反反復復發(fā)補,發(fā)補完了之后,企業(yè)補充資料,回來又得排隊,我們又得審,這樣反反復復,使得審評的時間拉長,這也是一個原因。 當然,從我們自身來講,也有原因。我們審評人員數量太少了,剛剛講了21000件,這是手上全部的。但是每年全國的企業(yè),像我們申報的藥品注冊件,一年是8000-10000件,但是我們的審評人員只有120人。120人要求完成一年8000多件的審評量,大家想想看,這個任務量是多大。所以人員不足和審評任務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反差非常大。我們每年藥品審評能完成4000-5000件,平均每個人要完成40-50件。這個數字可能大家沒有什么概念,到底是大還是小,我可以用一個相關數據作個對照。大家都知道,美國FDA審評標準很高,力量很強,大家也很公認,僅化學藥品審評5000人,每年承擔3000個品種的審評。相比之下,從審評工作量,完成的速度程度,從我們國家來講都是巨大的。 同時,不僅審評人員少,審評待遇也非常低。大家都知道,藥品審評是個責任很大和責任很重的崗位,大家可能往往看到的另一面,藥品審評人員的權力很大,但是它的責任很大。審評人員一方面責任很大,要對審評的任何一個產品負責任,上市以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須要得到保障,同時審評過程當中,需要的知識比較多,一個審評人員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審評員,沒有五年的時間獨立不了,沒有十年的時間成熟不了,所以這是一個職業(yè)性、技術性很高的崗位。大家都看到,一方面是責任,另一方面是權力,所以應該給相應的待遇。但現在的藥品審評人員待遇非常低,一個比較成熟的審評員每年收入也就10萬塊錢。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按照他們的水平,在企業(yè),在相應的研發(fā)機構,可能是好幾倍。我們曾經做過了解,現役的審評人員和同類人員比較,大概只是人家的1/5到1/10。所以待遇低造成了一些問題的出現,現有的人員留不住,這幾年流失得很厲害,另外高端人才招不進來。所以,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如何把人員充實,把積極性提高。 當然,也有審評的體制機制性的問題。比如說藥品審評是中央事權,但是我們的審評整個力量不夠,又必須依靠省里的力量。我們很多事項,包括現場檢查,產品檢驗,資料的初審、藥品受理,這些事情我們都由省局在干,但是省里往往會受到一些地方因素的干擾和影響,特別是受到一些地方保護的左右,所以在資料審核把關過程當中,各個地方的表現就不一樣,個別地方肯定會出現一些不嚴的現象,這就給我們的審評帶來很大的困難和問題,這都是體制性的問題。 我們也有一些機制性的問題,包括法律的界限。比如,現在有些制度設計不是非常合理,這次改革必須得改,比如鼓勵創(chuàng)新方面,我們始終把藥品的批準文號和企業(yè)捆綁在一起,就造成一種現象。就是研發(fā)者只能把產品賣給企業(yè),對于研發(fā)者本身而言,積極性就不高,就是一錘子買賣。但是,很多研究人員又不想把產品賣給別人,想自己來進行深度的開發(fā),又逼著他辦工廠,買磚買瓦買設備。我們本身就是過剩的產能,這種情況下又使得有些企業(yè)還要在過剩產能的基礎上再去搞重復建設。所以這樣的制度就得改,要把產品的批準文號和產品生產兩者分離,實施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 現有的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在哪里呢?鼓勵創(chuàng)新,但是我們鼓勵創(chuàng)新的概念,在新藥上的概念就不行,我們法律上對新藥的概念是中國沒有上市的產品就是新藥,中國沒有上市,國外已經上市好多年了,到了中國來就變成新藥了,這不合理。所以,新藥的概念要變,變成真正的創(chuàng)新產品。比如說仿制藥,仿制藥就是已有國家藥品的標準,國家的標準在國際市場上很多,本身就水平不高,再去仿的話,就是低水平重復,應該鼓勵仿好的,仿高端的,所以我們提出應該仿原研,這就是向高處看,這是制度設計方面的問題,過去沒有,使得一些申報標準不高,要求不高,申報量過大,審評人員又不夠,這種情況下能不積壓嗎?再加上一些人事制度的改革跟不上,所以現在積壓的問題慢慢的越來越重、越來越大。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